楊 云 時事評論員
反對派為了謀取政治利益,不惜拋下一直掛在口邊的政治原則,由當年否決政改時所喊的「我要真普選」,如今一改為「我要曾俊華」。當年不願妥協,令港人至今仍未有普選行政長官的機會,今天卻轉身支持一個建制的參選人。反對派偽善的嘴臉,市民今次看得一清二楚,日後自然要他們「票債票償」,筆者在此也不屑多言。倒是那句「我要曾俊華」值得玩味。在市民決定「要」還是「不要」之前,應該先想清楚一個問題︰到底「曾俊華」是怎樣的人?
「休養生息」論令人質疑
曾俊華於數周前宣佈參選特首時,提到要與民休息、休養生息,引起一陣熱議。事實上,以香港目前的情況,內有深層次矛盾,外有激烈競爭,都需要有魄力、有擔當的領袖來帶領香港,「休息」這種論調實在不太合適。由於言論招來質疑與批評,曾俊華其後解釋說所謂「休養生息」論,是指要「停止內耗」,不想社會再繼續有「撕裂對立」。可惜曾似乎沒有明言他所說的「內耗」具體是指什麼,沒有解釋什麼原因造成「內耗」,也沒提出具體良方去說明如何「停止」。
直至本周初,曾俊華發表其政綱,大家正想看看他會否在政綱中闡述所謂「休養生息」是什麼一回事。一看之下,不可謂不「驚喜」。當中提及的政策,包括重整政府架構、引入累進式利得稅、負入息稅都算是改弦易轍,涉及公共行政、財政及福利制度層面的變更,過程中難免有不少爭議,面對這些爭議時,如何「休養生息」?況且,曾俊華還提到可以同時處理廿三條立法及重啟政改,單是重啟政改已要面對重大的社會分歧,再加上廿三條立法,在政治上都是須積極有為地去處理的事,到時行政長官根本無可能「休息」。一時說要休息,一時就動作多多,如此不協調的表現,令人不禁懷疑哪個才是真正的曾俊華。
誰是「真.俊華」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行政長官是「雙首長」,既是政府的首長,也是特區的首長;既要向香港市民問責,也要向中央政府問責,在這種身份之下,「信任」至為重要。現在看到的曾俊華,能夠信任嗎?
先說大家最關心的房屋問題。市民都心知肚明,不論樓價、租金、上樓等不同方面的房屋問題,歸根究底都是房屋供應的問題。現時房屋供應的短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曾俊華出任財政司司長近10年間,除了一方面被批評嚴重低估財政盈餘,不肯為香港作長遠投資外,另一方面則被批評主持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期間,在開拓土地方面乏善足陳。如今一改面目,提出6成人住公營房屋的目標,落差甚大。但當被人質疑其如何落實時,曾俊華又說這是長遠目標。這個「長遠」目標是什麼意思,又沒有多說,令人摸不着頭腦。
政綱不協調 難獲信任
再說一下政改問題,曾俊華在政綱中沒有提及人大「8.31」決定。一時間令反對派滿心歡喜,但在被追問下,又說要以「8.31」決定為基礎。認識香港政治的人不可能不知道,「8.31」決定是政改成敗的關鍵,也是市民關注的焦點,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遮遮掩掩,似乎難以令到中央及市民信任。
曾俊華的政綱給人一種「不協調」的感覺,理論上,看完一個參選人的政綱,應該更清楚那個人的面目、施政理念與方針,更易決定是否支持。但是曾俊華這份政綱反而令人更不清楚他是誰。曾俊華早前說過,對於選委未看政綱便決定支持誰感到奇怪,可能因為這樣,他才決定及早公佈政綱。但筆者反而對這種想法感到奇怪。一來,現在尚是提名階段,而非投票階段,提名只是支持參選,觀乎立法會選舉時,參選人也不必在爭取提名時拿出政綱。二來,現在已有明確支持的參選人,都是個性與路線鮮明的人,言行一致,選委不用看政綱,也比較容易決定提名與否。
如果未想清楚,不如先不要公佈。現在公佈了,反而令人想問︰哪個才是「真.俊華」?對於那些高喊「我要曾俊華」的人,可能要重新想想︰你要的是哪個「曾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