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中大生演奏中樂 赴英倫交流文化

2017-02-15
■中大學生的演奏吸引眾多聽眾。 中大供圖■中大學生的演奏吸引眾多聽眾。 中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農曆新年之際,多數人與家人團聚過年,而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則帶領8位中大學生攜帶二胡、洋琴、古箏、笛子和小/中阮造訪英國,於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倫敦大英博物館內演奏多首嶺南的中樂名曲,以傳統中國音樂作文化交流。沈祖堯在網誌撰文指,這次的音樂旅程帶出文化共融可以衝破政治與利益的衝突的特別意義。他認為中華文化的秀麗和獨特,是海內外華人都不能否定的情懷。

中大學生在牛津大學數百年歷史的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聖休學院 (St Hugh's College)和基布爾學院(Keble College),劍橋大學的宏偉菲茨威廉博物館 (Fitzwilliam Museum) 以及世界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內演奏多首嶺南的中樂名曲,每場都座無虛席。

不同國籍的聽眾們,會後都對中樂大感興趣,不少上前查問樂器的原理和技術。

此行,中大學生住在英國數百年歷史的書院宿舍,還參加於基布爾學院舉行的高桌晚宴。

沈祖堯:淨化爭執怨恨

沈祖堯表示,各學院院長和院士們穿上傳統黑色長袍,學生們盛裝禮服,一派學者及紳士淑女的風度。雖然吃的不是甚麼山珍海味,但《哈利波特》電影的味道還是相當濃厚的,或會影響中大學生對書院制的理解和感覺。

沈祖堯又指,在現今全球保護主義抬頭、香港人身份認同出現矛盾、種族互相攻擊和仇恨的時代,這次的音樂旅程還帶出文化的共融可以衝破政治與利益的衝突的特別意義。

他指,音樂與文藝好像一股清泉,把爭執和怨恨暫時淨化了,看見同學們穿上傳統服式,奏起熟悉而動人的中樂樂章,民族的感情又再洋溢於大氣之中,而形容中華文化的秀麗和獨特,是我們海內外華人都不能否定的情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