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收藏家葛師科:古文物能加強大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2017-02-27
■葛師科■葛師科

葛師科是中國瓷器收藏家,曾擔任故宮古陶瓷研究中心的客席研究員,最近兩任故宮院長也曾到訪他擺放自己收藏品的「天民樓」。

他認為,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接觸中國文化的機會太少,因此缺乏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古文物正好能加強大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很多古文明的原住民和古文化都沒有被完整傳承下來,例如古埃及的文字現在都沒有人用。但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在同一塊土地成長,五千年來用相同的語言,就連外族統治者如蒙古人和滿人也被漢化。這是中華文明很偉大的地方。」他又以自己的收藏愛好瓷器為例解釋:「有人類文明的地方就有陶器,因為生火時泥土會被燒硬成陶器。但瓷器不同,它是中國人的發明,用的是高嶺土,成品外觀白潔無瑕,敲打時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是皇帝的御器,歐洲人啞聲的啡黃色陶器遜色得多,所以當年連歐洲的貴族也很重視我們的瓷器,瓷器被出售到西亞等地方。」他續說:「瓷器上的紋飾也與歷史故事和文化有關,往往反映民間傳說、戲曲等,充滿了人文氣息。」他向記者介紹自己其中一件收藏品「明永樂青花十六子碗」。「這碗上的紋飾描繪十六個小孩玩騎竹馬、鬥蟋蟀等玩意,我今年84歲,小時候玩的也是這些,只是近幾年才式微。這些玩意至少有千多年歷史,李白的唐詩《長干行》就寫道『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就是這樣來!」因此,這些古文物背後都有它的一段故事,反映了中國的歷史與傳統,有很大的文化價值。

葛師科透露,故宮單是瓷器藏品就有二十多萬件,但故宮陶瓷館每次只能展出一、二百件藏品,而且因為替換藏品要花費很大人力物力,很多年才換一次,因此一些壓倉庫的藏品能放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示是一件好事,否則就會浪費掉這些藏品。他認為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這些藏品有助推廣學術活動:「可以請專家辦一些專題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另一方面也方便學者進行研究,接觸一些以前未見過的藏品。」他又強調,故宮的藏品都是經過嚴格審查,包括真偽鑑定,藏品的質量無庸置疑,加上香港收藏界主流的風氣以及政府公營的博物館都是行正路的,可以給其他地方樹立榜樣:「文化就是文化,不能向商業或者政治靠攏。所以我認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最好就是只展故宮的東西,聘請的專家顧問也必須是有真材實學、不跟生意掛u的人,不要展出民間藏品,免得日後有人把假東西混進去,然後又到處宣傳自己的藏品曾被故宮展出過。這一點上香港一直比較可靠,日後也要繼續堅持弊絕風清,讓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成為一個充實中國文化交流的平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