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模擬試題

2017-03-09
■部分港人追捧電子產品,如圖中的蘋果手機。 資料圖片■部分港人追捧電子產品,如圖中的蘋果手機。 資料圖片

資料A:有調查發現,亞洲東面及東南面地區共12個國家及地區的電子垃圾量,包括香港、內地、台灣及韓國等,在2010年至2015年間大增近63%,達到1,230萬公噸。

資料B:報告指電子垃圾量大增主要因為消費者買手機、平板電腦及電視機等潮流帶動,加上產品使用周期縮短所致。而不安全方式回收電子垃圾,增加了環境中出現含毒素化學物的風險。

資料C: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認為報告有參考價值,估計本港電子產品消費風氣旺盛,「手機、電視機幾乎幾年就換新款」,加上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至今仍未落實,亦令生產者減少約束。他認為除政府外,民間亦應提倡珍惜資源的風氣。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A,亞洲地區電子垃圾量有什麼特點? (4分)

(b) 參考資料B及就你所知,試分析香港電子垃圾量大增的原因。 (6分)

(c)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試建議減少電子垃圾量的方法。 (8分)

【參考答案】

(a) 亞洲電子垃圾量在2010年至2015年間大增近63%。此外,香港、內地、台灣及韓國等更是製造電子垃圾的主要亞洲地區,其中香港的人均電子垃圾量更高踞亞洲榜首。

(b) 消費主義盛行

香港社會經濟繁榮,四處都是鋪天蓋地的廣告燈箱,也有數之不盡的購物商場及商店。大部分潮流電子產品在港都有代理商,產品的多樣化及廣泛的銷售點,為香港營造了一個便利的購買電子產品的環境。消費主義充斥整個城市,不斷鼓吹市民消費。香港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受到電子產品的影響,在不知不覺間購買了非必需的電子產品。

潮流文化影響

不少香港人均會崇尚潮流,以換取別人尤其是朋輩間的認同。電子產品如果能夠突顯個人是「型」、是「潮」,而且受到朋輩欣羨,香港人便能肯定個人價值而樂於購買該產品。潮流文化的影響下,近年一些新款手提電話,成為了青少年熱捧的對象。不少港人對名牌電子產品趨之若鶩,一些人更認為若追不上新款電話便是落伍的表現,於是把收入投放於這些非必需的電子產品上,最後造成浪費。

個人缺乏自制能力

部分香港人對物慾的抵抗能力較低,往往以購物來滿足個人空虛感,加上一些家庭對子女的管教較為放任縱容,導致他們的自制能力較差。很多時候,香港人若接觸到心儀的電子產品,便會忍不住一時衝動而購買。

(c) 不同持份者在減少電子垃圾量的問題上,可以負起以下責任。

政府:訂政策施監管

政府可藉廣告、展覽、宣傳片和巡迴活動,向市民宣揚減少電子垃圾量的政策。其次,政府可制訂各項政策或監管措施,例如向市民和商戶徵收電子垃圾的回收費用,有利社會經濟的發展。

企業:履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現已成為各國企業進行業績評估的其中一項重要指標,亦被視為企業能否進入全球市場的關鍵。

企業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觀念,強調在生產過程中要關注到不同持份者的需要,包括對員工、消費者、社會、環境的貢獻。

企業實踐可持續生產,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時,減少資源消耗和避免使用對環境有害的物質。若絕大部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減少環境污染自然有利。

非政府組織:監察角色

非政府組織能以「第三方」的身份監察企業營運有否破壞自然環境。例如環保團體可調查企業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損害。

非政府組織亦能倡議活動或抗議行動,宣揚有關電子垃圾禍害的訊息,喚起公眾關注。

教育界:傳遞可持續發展觀

教育界負責培育社會未來的勞動力,故應向學生教授可持續發展的訊息。藉教育活動,學生不僅能理解電子垃圾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並能認識環境議題背後涉及的社會制度、文化和經濟考慮,有助建立全面的可持續發展觀。

市民:買前三思

一般市民也能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改變個人消費習慣,購買電子產品時考慮社會和環境影響,避免不必要的消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