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百科啟智 > 正文

【有問有答】溫泉湧暖水 熱帶魚不怕冷

2017-03-15
■非洲鯽魚。 作者供圖■非洲鯽魚。 作者供圖

羅非魚又叫非洲鯽魚,原產非洲,現已在世界各地「落戶」,成為一種重要的食用養殖魚。雖然「游」到了世界各地,但牠仍難改熱帶魚的本性,喜熱不喜冷,只適合在水溫25℃至33℃的溫水中生活,如果水溫低於15℃,便不能生存。

而在中國北方,除夏天外,魚塘中的水溫很難達到25℃,如果非洲鯽魚「移民」到北方,一到冬天這些魚兒就難逃「鬼門關」了。過去,都是靠直接從南方以空運把非洲鯽魚送到北方,或者是在天氣轉暖的時候,將魚苗運到北方進行養殖。

70年代北京成功「移殖」

但這些方法都提高了成本,使得非洲鯽魚的價格變得更貴。能不能利用北方一些地區豐富的地下溫泉來養殖非洲鯽魚呢?20世紀70年代,經過北京的水產科研人員歷時3個冬天的努力,非洲鯽魚終於借助地下溫泉在北方安全過冬了。

利用地熱溫泉在溫帶或寒帶養殖熱帶魚類,是地熱能的應用之一。地球內部具有巨大的熱量,由內而外傳遞,並通過熱傳導、火山噴發、地下水循環、溫泉等途徑不斷地向地表散發,這就是地熱能。

如果能將豐富的地熱資源利用起來,尤其是應用於農業、林業、畜牧業、副產品加工業、漁業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面,形成特色鮮明的地熱農業,在大大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呈現了低能耗、可持續發展空間。

古代早就有利用地熱農耕

除了非洲鯽魚外,如今很多喜熱怕冷的水族,如羅氏沼蝦、河蝦、對蝦、甲魚、鰻魚、鬍子鯰等都紛紛「移民」中國北方,其中不少是借助於地熱資源的利用而「成行」的。

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利用地熱進行農業種植的歷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耒水》記載郴縣西北有溫泉水,所灌溉的穀田,一年可以三熟。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29記載:「溫水,在縣北,常灌田,十二月種,明年三月熟,可一歲三熟。」

唐代詩人王建在《宮前早春》一詩中寫道:「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這些都是文獻中有關利用地熱進行水稻種植、生產反季節瓜果的記錄。在現代農業中,將地熱溫泉導入地下加溫管道,使土壤溫度保持在20℃至25℃,那麼即使在嚴冬季節,也能培植出各種反季節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等,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十萬個為甚麼(新視野版)能源與環境I》■香港教育圖書公司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