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文
早前,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與趙中振教授合作推出一輯《世說本草》,當中曾經提過中藥標本中心,當時趙教授建立這中心時,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他們也用了很多不同的意念,成就了這中藥的聚寶盆,每一個中藥背後都可以說出很多動人的故事。
趙教授與陳復生來到壽星公的面前,看到這個壽星公,整個全是人參做成的,用了多少人參,有二千三百七十四株人參。看這顏色深的地方,是紅參,這個顏色淺的,是生曬參。老壽星公的頭頂部,是用根皮外邊的木栓層做的,他的鬍鬚是用根部的參鬚做的。人參是我們中藥裡百草之王。是一個補氣,一個代表性的中藥。
人參被稱為「百草之王」,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根,其功效為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趙教授指出,人參除了野生,也有些是種植,但種植和野生哪一個比較好﹖在從前一千年前,兩千年以前,一定是野生。但是,現在資源又少,不光是皇宮貴族想吃人參,現在平常百姓也想吃人參。那怎麼辦,單靠野生是遠遠滿足不了需要。要保證植物資源永續利用,一定要靠栽培,現在中藥人參的栽培,應該說已經非常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