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務實審議民生工程撥款 社會訴求強烈

2017-05-29

盧偉國博士 立法會議員(工程界) 香港經濟民生聯盟主席

早前立法會經過前後4次大會審議,耗時60多個小時,終於三讀通過《2017年撥款條例草案》,不出所料,幾位反對派議員提出的185項修正案全遭否決。但議會「拉布戰」似乎仍未見到停止的跡象,而負責工務工程撥款申請的財務委員會及其轄下的工務小組本年度一直受拉布拖延。

在審議撥款條例草案的過程中,部分反對派議員對一些重要的基建項目肆意抨擊,甚至作出種種罔顧事實的奇談怪論。怪論之一,認為特區政府在工務工程方面的資源投放持續大幅膨脹。另一項奇談是,認為特區政府推動的基建項目都是「大白象工程」,等於「將納稅人的錢倒入鹹水海」。我認為,只要列舉一些簡單的數據和事實,類似的奇談怪論可不攻自破。

每年需800億元新工程穩定發展

首先,認為特區政府在工務工程方面的資源投放持續大幅膨脹,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據統計,如果轉換成同一的2013年9月價格計算,香港的工務工程量在90年代中,即機場核心計劃年代,達每年800億至900億元水平,工務工程量在2000年代初維持700億元,隨後持續下跌至2008-09年度的約400億元,造成當時建造業大量失業。其後再逐漸回升至年均約700億元。目前,建造業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約在4%以下,比鄰近經濟體如新加坡、日本、澳洲都低。

事實上,建造業從業員約共45萬人,包括33萬名註冊工人、8萬名專業及管理人員、4萬名技術支援及文職人員,連同他們的家庭,涉及百萬名市民的生計。建造業界每年約需要合共2,000億元的公共和私營的工程項目,其中包括約800億元新工務工程項目,才能穩定發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佈,2017-18年度新工程項目開支約為868億元,只是基本上滿足業界長遠而穩定的發展所需,並保持香港的整體競爭力,亦沒有偏離特區政府以往在這方面的資源投放水平。

反對派議員經常批評特區政府推動的基建項目都是「大白象工程」。但是,以本年度政府計劃提交工務小組委員會的工務工程為例,按預計本年度有43項工務工程項目,涉款合共約1,000億元等候審批,當中包括總額達124億元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整體撥款。新工程項目內容廣泛涉及學校、醫院、交通基建等領域。至於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整體撥款,涉及9,000多個小型工程項目,有8,000多項是正在進行的項目,包括一些修橋、補路等項目。上述大大小小的工務工程項目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作用與貢獻不言而喻。

關鍵是撥款申請審議速度太慢

還有一些項目,更是牽涉長遠規劃的策略性研究。例如,土地及房屋供應是當前社會最矚目的民生問題。特區政府根據「優化土地供應策略: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進行策略性研究,探討在香港島與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的可行性,包括發展「東大嶼都會」,並在2014年11月26日向工務小組委員會提交撥款申請,以進行相關的研究及工地勘測工程,估計所需費用約為2.3億元。

但在上一屆立法會會期未完成處理,當局已預告將於今年第三季再提交工務小組委員會審議。難道反對派議員認為上述與經濟民生密切相關的工務工程與規劃都是所謂「大白象」?又或者他們認為本港的各項短、中、長發展規劃和工務工程項目可以置之不理?關乎市民安居樂業的各項經濟民生需求又如何得以滿足呢?

事實上,我們現在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撥款申請在本會受反對派議員拉布影響,審議速度太慢。由於拉布持續,至5月19日為止,本年度財委會的工務工程撥款,除了124億元「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整體撥款之外,只通過3個新工程項目,涉及17億元撥款,佔政府原本計劃在本年度申請的新工程撥款總額只有大約2%!

建造業界非常憂慮上述情況持續,直接殃及從業者及其家庭的生計,強烈要求恢復議會正常議事狀態,在工務小組和財委會務實加快審批工務工程撥款,令到各項經濟民生項目可以有序落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