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全球化與西方沒落

2017-06-10

■ 葉輝

《經濟學人》前主編比爾.艾默特(Bill Emmott)所著《西方的命運》(The Fate of the West),最近出版了,他因而撰文指全球化大有問題,他從列寧(Vladimir Lenin)說起:100年前民粹主義造反者在蘇黎世策劃布爾什維克革命時,寫了一本名為《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Imperialism,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的小冊子,解釋為什麼革命已箭在弦上。

他在文中又提到兩卷本巨著《西方的沒落》(Decline of the West),作者奧斯瓦爾德.斯彭格勒(Oswald Spengler)所說的西方其時還沒有北約和歐盟,西方指向歐美文明;他認為那是時代最大的問題:自2001年以來的外交事務、2008年以來的經濟事務目睹眾多的挫敗之後,全球最富裕的西方國家正日走下坡,而衰落極可能源於不斷崛起的民粹主義。

「全球化」一詞乃問題的核心,那是民粹主義者所埋怨的對象,乃新怪物:一套超越國家控制的貪婪的權力、將環境塑造得符合遠方外國人利益的經濟力量;換言之,全球化已變成新帝國主義,透過列寧及很多反全球化主義者所言的金融資本、剝削機制而形成的不安全感及無力感。

從中可反映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寫作建議:能用短詞時,就別用長詞;「全球化」一詞的創造者要負很大責任;如果當初聽從奧威爾的建議,採用「開放」(openness)一詞,或早已弄明白了;「全球化」易於招民粹主義者憎惡,其怪異之處意味荍V力讓一切皆變成全球性,謀求超越國家的世界性,雖然一些企業將全球化納入戰略規劃,但並沒有任何公共政策變得「全球化」;全球國家沒有一個將全球化確立為行動目標--除了英國,但英國要退出歐盟了。

他認為「全球化」僅為結果,而非目標;全球化政策包括對貿易、思想、資本、文化的相互影響以及移民的開放;二戰後初期,當貿易自由化及對外直接投資主要俱靠美國及西歐時,基本上只是跨大西洋關係的問題,儘管作家出身的法國政治家尚-雅克.塞爾旺-施賴伯(Jean-Jacques Servan-Schreiber)提醒人們,要時刻警惕美國挑戰,其時美國跨國企業更善於利用新興的泛歐洲市場。

跨大西洋關係接納時代的經濟奇蹟日本,隨蚢鴷~積累起愈來愈大的順差,在上世紀80年代《新聞周刊》將索尼(Sony)收購哥倫比亞影業公司(Columbia Pictures)形容為「買下美國的部分靈魂」,日本很快被貼上「不公平」貿易國的標籤。

湯瑪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在2005年出版的書,題為《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雖然大多數人俱知道他的言下之意,除了約10億印度人仍生活於貧窮處境,世界顯然崎嶇不平;如今全球化倒退了,過去70年間為維持和平、促進開放而建立的大量西方機構如世貿組織(WTO)、歐盟、北約、各種聯合國機構備受抨擊;當局勢艱難時,指責全球化的貪婪就成為誘人選項,其實應該對問題作出恰當的診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