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關心青年改善民生 共建香港美好家園

2017-07-08

許榮茂 新家園協會董事會主席

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港視察圓滿結束,他在港期間發表了一系列發人深省、意義重大的講話,成為香港今後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的重要指南。習主席多次談及香港青年問題,又提醒要解決市民關注的民生突出問題,對於我們做好公益事業很有啟發和指導意義。關心青年、改善民生,不僅僅是特區政府的責任,官商民三方更要精誠合作,齊心協力謀發展,從各方關心幫助引導青年,切實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人心回歸,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共建香港美好家園。

習主席多次談及香港青年問題,顯示他和中央關心和重視香港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習主席強調,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並且注重教育、加強引導,着力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關心、支持、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他又呼籲香港各界人士,帶頭關心青年,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使愛國愛港光榮傳統薪火相傳,使「一國兩制」事業後繼有人。

習主席關心重視香港青年

眾所周知,青年是社會的未來。香港實踐「一國兩制」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包括違法「佔中」的發生,反映香港有部分年輕人對現狀不滿、對前途感到迷惘,受到錯誤思潮的誤導而誤入歧途,對香港的繁榮穩定、對「一國兩制」的長遠發展都構成負面影響。習主席要求香港各界關心、支持、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說明他準確了解香港的情況,更對症下藥,開出良方。

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僅僅在物質上,更要在思想教育上,需要官商民互相配合,校內校外,潛移默化,多管齊下,才能事半功倍。這對於公益慈善機構如何做好青少年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政府和商界加強合作,投放更多資源,更講究方法,既幫助青年解決實際的求學、生活、工作問題,更要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國家民族觀和人生觀,培養更多愛國愛港的接班人。

香港是一個文明富庶的國際都會,人均收入早已進入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但另一方面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近百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導致怨氣滋生,不利社會和諧,影響「一國兩制」的全面準確落實。習主席指出,要以人為本、紓困解難,着力解決市民關注的經濟民生方面的突出問題,切實提高民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習主席的話為香港建設公平和諧的社會提供了清晰指引。

特首林鄭月娥在就職典禮致詞時也表示,「我的願景是讓所有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抱有希望、感到幸福,有信心香港這個家是一個富公義、有法治、享文明、安全、富足、仁愛和有良好管治,具發展潛力的國際都會。」建設公義、法治、文明、安全、富足、仁愛的香港,是每一個香港市民的共同心願,香港是一個有愛心的社會,我相信商界人士很願意為扶貧助弱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讓所有港人公平分享到社會發展的成果。

同舟共濟 聚焦發展

要幫助青年、改善民生,離不開發展。正如習主席所指,少年希望快樂成長,青年希望施展才能,壯年希望事業有成,長者希望安度晚年,這都需要通過發展來實現。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着釵h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國家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可見,香港不缺優勢和機遇,但近年發展緩慢,繼而衍生出諸多影響社會和諧的複雜問題,癥結在於社會泛政治化,人為製造對立、對抗,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 

香港雖有不錯家底,但也面臨很大的挑戰,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習主席提醒,「蘇州過後無艇搭」,意味着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港人應有足夠的緊迫感和危機感。特首林鄭月娥和新一屆特區政府正式上任,香港翻開新一頁。希望香港各界人士,無分黨派,既然以香港為家,同處獅子山下,好應同舟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努力續寫不朽香江名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