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特稿:留台港生談經驗 「教路」致勝「秘訣」

2017-07-30
■幾代留台港生分享經歷。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幾代留台港生分享經歷。香港文匯報記者殷翔 攝

昨日舉行的「2017兩岸及港澳青年發展論壇」,邀請了數代留學台灣港生,分享人生路致勝經驗,「教路」如何在大灣區時代潮流中出人頭地。創辦南太電子集團的顧明鈞、風采中學校長何漢權、東區十大傑出青年劉粵儀等,在論壇上提供的「秘訣」包括:善於聆聽、敬業樂業、重承諾、講信用、包容開放、凝聚人才、要有香港情懷和國家觀念,還有就是要學會普通話。

4位講者分別為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千禧年代的留台港生。

顧明鈞在分享時說,自己是個隨遇而安的人,選擇台灣留學,也因為方便回港向家人要錢,讀書是為了滿足父親期望,而自己想學的其實是柔道、日文和開車。

他透露,自己在報考台大時本來想學農科,卻誤填為法律系,陰差陽錯成為台大法律系學生。除了柔道,日文和開車他都沒學會,畢業後在台灣開過務道館,做過導遊、木工、推銷員等,都沒取得什麼成就,但都很敬業地去做。

顧明鈞:敬業講信用重朋友

顧明鈞續說,自己最後回香港推銷電器,直至供貨商都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就自己開電子廠。由於自己敬業、講信用、重朋友,終於有所成就。

談到香港和深圳的對比,他說,深圳之所以能突飛猛進,在於包容、開放、自由,歡迎全國人才加入,香港要發展,應該好好學習。

何漢權表示,當年香港的大學很難考上,自己成績不好,只好去台灣留學。回港後,供他選擇的職業有兩個:記者或教師,而當時風采中學率先提供了教職。

面試時,他承諾校長起碼幹一年才走,結果上班沒多久,新加坡一間華文報紙要他去面試,猶豫再三,想荌竣H要守信,因此沒去。「連我媽都批評我『傻仔』,放棄了一個好機會,但我沒後悔,結果一做幾十年,做到校長。」

何漢權:發揚華人傳統精神

他指出,他是學歷史的,認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存和致勝關鍵。大灣區要成功,能否發揚華人傳統的家國、包容、誠信、敬業等精神,是一個關鍵。

何漢權說:「我之前是特首林鄭月娥的政策顧問,多番努力下,林鄭月娥採納了我的意見,在政綱加了三句話:『要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他說,這也是我對同學們的期望。

劉粵儀:聆聽學習長輩經驗

劉粵儀說,因為有個很好的朋友是居台港人,所以大學畢業後選擇去台灣讀碩士。回港後先後從事金融、公關和組織青年活動等工作。「我認為用心聆聽,學習各位長輩的經驗和知識很重要,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她又十分支持大灣區規劃,並相信兩岸四地同胞若能團結起來,就無往而不利。

■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