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養生坊 > 正文

養生攻略:長夏健脾

2017-08-20

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

最近不斷接到好友的詢問:「立秋了,要怎樣調理養生?」立秋雖然是秋天的開始,然而此時餘暑未消,既有秋老虎發威,又有頻繁降雨,導致濕氣過重,正是中醫裡「長夏」的時節。長夏時值夏秋之交,陽氣尚盛,雨水日多,濕熱交蒸,潮濕充斥,為一年中濕氣最盛的季節。

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我們要順應四季: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規律,才能頤養長生,內安外健。

長夏在五行屬土,對應脾,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到濕氣的影響,則會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

濕為陰邪,好傷人的陽氣,當脾陽受損。會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腫。

長夏的養生重點應該是健脾祛濕。脾胃為「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生化的關鍵,如果一個人的脾胃不好,身體的氣血就會出現生成不足,身體各個部分得不到滋養,自然就會出現「枯萎」,就會百病叢生。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中醫裡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脾以通為補,脾以健為運。現代城市人普遍吃得多,運動少,工作壓力大,心情抑鬱多見,容易導致痰濕內滯,直接的結果是體重易超標。因此說,對於痰濁偏重的人,用補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陽明,洩去濁毒,最利於健康。

飲食充足同時機體氣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將食物轉化為精氣,化生為血而濡養於神,於是人的神氣充沛,生氣勃勃。

中醫有「脾胃虛,百病生,諸病從脾胃論治」之說。上至高齡老人,脾胃虛弱,腹脹便秘;下至嬰幼孩童積食,食慾不振,大便不通;更有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甘厚味,中焦食滯,惡心嘔吐,脘腹脹滿、口臭便乾,睡眠不安和手腳心發熱等症狀。都可以用消食通腑、健脾益氣之法。

明代著名外科醫生陳實功撰寫醫學書籍《外科正宗》,書中記載有食療名方「八珍糕」,是陳氏家傳秘之方,由人參、蓮子、芡實、扁豆、薏米、山楂、麥芽、山藥組成,研為細末,和以米粉,製成條糕,每日清晨服食數條,百日後可漸覺體健。

「八珍糕」功效,消食之餘兼可強健脾胃。方中以山楂山藥為君藥,佐以陳皮、麥芽、茯苓等以行氣健脾滲濕,共奏健脾益氣,消食化積、疏肝行氣之效。

《本草綱目》記載:「凡脾弱,食物不化,胸腹脹悶者,飯後食山楂二三枚,絕佳。」藥食同源的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屬胃和肝經,適量食用,可以促進消化、活血化瘀,降低血壓和膽固醇、軟化血管。除此之外,山楂還有平喘化痰、抑菌、治療腹痛腹瀉的神奇功效。

「八珍糕」用山楂配上炒麥芽,加入了健脾的山藥、茯苓、陳皮,在消食的同時,強健脾胃。山楂、陳皮、麥芽兼有行氣疏肝健脾之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