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香港並非無土地 建屋關鍵是決心

2017-10-03

文滿林 香港華人革新協會副會長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和「貨櫃屋」成為目前全社會的熱門議題,從目前基層市民申請入住政府公屋的輪候數字來說,已達10萬個家庭30萬人之眾,估計未來會有增無減。然「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及「貨櫃屋」,只能讓一二千個家庭入住,與10萬個家庭不成比例。充其量,只能說對紓解住屋難題起到一種象徵意義而已。要真正有效解決基層住屋難題,是急切興建大量公屋居屋。要興建大量房屋,當然需要大量建屋用地。過去大家都說香港沒有土地,其實不然,關鍵是有關當局如何徵收土地。

眾所周知,香港有1,100多平方公里土地,目前只有26%用以建屋,還有74%空地。尤其在新界見到的空地草地多的是,假如能夠釋放出來建屋,協助30多萬人上樓肯定不成問題。舉個例子,新界古洞存在大片空地草地閒置50多年。記得上世紀60年代初,筆者就經常遊走古洞一帶,現在依然與50年前一模一樣,南北周遭連一間像樣的丁屋也沒有。古洞村南北擁有一大片空地,假如用來發展住屋,粗略估計可建10多20條屋h,容納一二十萬人居住。

說到開發用地建屋,有兩個例子值得一說。一是香港南區香港仔對面之鴨c洲;另一個是荃灣對開的青衣島。兩個地方都是「孤島」,山多平地少。然在80年代時,政府及一些私人地產商在鴨c洲大力發展地產樓宇,短短20年間,從一個只有2千多人居住的小島發展至9萬多人居住的、多個大型私人屋苑和兩個公屋居屋的住宅區。另一個就是青衣島,也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只有幾千漁民居住地方,現在發展到約有10多萬市民居住的中型市鎮。

兩個島嶼山多平地少,在交通和所有設備都十分奇缺的環境下,竟可以發展得如斯理想。關鍵是什麼?就是對土地的開發肯不肯投下資源,能不能急市民所急。香港不是沒有土地建屋,關鍵在人為因素和政府的決心,筆者相信林鄭特首對此會有新的思維應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