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鎖定居屋補價有助房屋流轉

2017-11-11

梁 隼 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

10月23日,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第3份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提出鎖定補價金額的「補貼置業計劃」,把公營房屋以成本價出售,住戶可以選擇日後補地價,該補地價金額會在購買物業時鎖定,避免像現有的資助房屋市場,補地價金額會隨蚍茈咫W升而跟蚍W加,增加買家補地價的難度,變相減少買家補地價的動力。報告更建議增加買家補地價的誘因,例如提前補地價有折扣優惠,也可以分期補地價,也可以在單位市值下跌時下調補價金額。

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一向充滿創意,而且是有根有據,例如半年前提出的新玫瑰園計劃,提議增加5處填海位置,其中一處是長州以南位置填海2,200公頃作碼頭作業和棕地作業,把貨櫃碼頭和新界的棕地搬到新的填海地,原有的地皮可以用來建造住宅物業。大家可曾記得香港多個大型屋苑如太古城、黃埔花園、美孚新h等前身都是碼頭、油庫等非住宅設施,而現時位於青衣西部的油庫、船塢等地都是填海得來,加上長州以南不屬保護海港條例適用範圍,沒有法例的範限下,要實現並不是太難。

說回這個補貼置業計劃,目的是輔助政府依靠開拓土地之外增加房屋供應的另一辦法。目前香港有超過120萬個公營房屋,當中三分一約40萬個單位為資助出售單位,其餘約80萬個單位為出租單位。這類公營房屋單位特點是很少買賣或轉手,住客一入住就住很多年,造成公營房屋只能依賴新供應去應付與日俱增的需求,現時的公屋輪候冊的平均輪候時間已遠遠超過3年的服務承諾。

除了增加供應,鼓勵有能力換樓的公屋居民遷出單位,也是一個增加單位供應的做法,以成本價出售單位予公屋居民,就可以吸引公屋居民無須動用大筆資金作為首期買入單位,供款也像交租一樣輕鬆,以目前低息環境下,無論日後買入者補地價以市價賣出單位又好,政府原價回購也好,都能藉每月按揭供款儲起一筆資金,這樣就可以令公屋買家有條件換居屋、綠置居甚至私樓。

如此一來,新的置業階梯會再次形成,社會才會再次凝聚向上流的動力,對提升香港競爭力有莫大幫助,值得政府好好研究參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