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浸大推幼兒教材 講故教道德

2017-11-20
■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為幼兒設計道德及情緒的教材。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嘉瑤  攝■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為幼兒設計道德及情緒的教材。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嘉瑤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及有效地表達情緒是家庭教育重要的任務之一。為此,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最近推出一套幼兒「道德及情緒教育教材套」,以幼兒的日常生活事例為本,設計成有趣的故事幫助學童將情緒與道德知識融入生活,促進幼兒全人發展。中心將於本月25日在浸大舉行成果分享會,並免費派發1,000套教材予幼稚園及個人參加者使用。

坊間的幼兒教材多不勝數,但融合情緒與道德的教材卻較罕有。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遂於22間幼稚園的協助下建構了一套「道德及情緒教育教材套」,計劃為期3年,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330萬元資助推行。中心於2014年底在參與計劃的幼稚園協助下開始設計教材大綱,並設立「教材套評審委員會」以評審及試行計劃小組所設計的教案。其後,進行學校試教及觀課。

四方向學道德 調節負面情緒

教材套圍繞道德及情緒兩個主題,並以幼兒的生活經驗事例設計成有趣的故事,幫助學生將知識融入生活。內容方面,教材將道德分為四個方向:心理需求、人際關係、公義辨思及道德性格,包括責任感、尊重、公平及孝感等道德認知。情緒則分為情緒認知及功能,並添加調節負面情緒的方法,以期協助學生認識情緒,以正面的方法處理及調節情緒。

教材編排由淺入深,共設90個教案,幼稚園導師可挑選合適的教材以配合幼兒的能力、年齡及生活經驗。當中,60個為核心教案,30個為自選教案,教師亦可根據學生的能力自行選擇是否教授自選課程。

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部助理講師殷沛淇表示,鑒於香港學童背景多元化,學童生活及文化背景存在差異,在設計教材情景題時有一定的難度。她指教材套留有彈性,讓導師可因材施教,以配合不同學生的生活習慣,從而拉近其文化差異。 她舉例指,誠實及路不拾遺是教材的內容之一,導師可教導學童把失物交給信任的人,但學童信任的人各有不同,難以達到共識,故導師要作為引導的角色,幫助學童建立批判思考。

浸大兒童發展研究中心將於本月25日在浸大舉行成果分享會,屆時將邀請協助計劃的教師與顧問分享推行道德及情緒教育的心得,並免費派發1,000套教材供幼稚園及個人參加者使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