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率學生實踐 免紙上談兵

2017-11-20

除了通識教育的教學工作之外,筆者在學校內也負責公民和環境教育的規劃工作。如何有效結合生活經驗和學生所學,避免同學在《能源科技與環境》單元中所學的知識,流於紙上談兵?全面性的環境教育規劃便顯得相當重要。

在規劃整個環境教育的項目,需要的是知識與校本活動相結合。例如在課堂上,我們會教回收、重用、生物多樣性、廚餘與剩食、固體廢物處理等不同的概念和議題。同時,在延展活動的規劃上,針對相關議題,安排不同的學習經歷作配合。

學習活動中最基礎的是全校性活動,由於通識教育科是同學的必修學科,讓所有同學在生活環境中接觸到環保概念相當重要。

學校除了實施全校性的廢物回收及分類制度以外,並透過經常性的早會宣傳、通識教育周、公民教育周的各類型環保講座、話劇及攤位活動,以及安排每班的培訓學校環境大使等,大幅度提升同學對校內外環境問題的關注。

赴米埔參觀 捉蟹追螢火蟲

其次就是與專業的團體合作,特別像生物多樣性這樣的課題,假如單純是在紙上數說本港有哪些物種,看一些圖片影片,絕對只能掌握課題的表面。學校特意參加了米埔舉辦的參觀和「公民科學家」活動,參與后海灣一帶濕地的動植物普查,協助更新現有的物種名錄,以反映香港濕地生物多樣性的現況。學生在專業的生態調查人員指導下,踏進泥灘採集樣本,親手捕捉泥蟹,量度魚類身長,以探測儀為蝙蝠作超音波錄音,以及跟蹤平常在市區罕見的螢火蟲等。他們親身接觸本地物種的豐盛,亦讓這些經驗成為生動的記憶,支持他們長期關注環保議題。

境外學習對比本港規劃

在做好校內工作之後,境外學習活動規劃也是重要的工作。學校組織學生到訪內地、台灣、日本、首爾等地方,讓同學了解各地環境教育及政策的最新發展。例如筆者在暑假期間,舉辦了一次的首爾學習考察之行,更安排了學生到當地麻浦的廢物處理中心實地考察,了解香港沒有的焚化爐處理設施,讓同學了解焚化處理技術的利弊。

同時,在安排上述的境外學習活動時,學生也可以與校外人士接觸和溝通,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並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模式汲取課外知識,累積學習經驗。

最後,筆者認為通識教育科是一科可以彈性規劃的科目,特別是單元六,需要在生活中實踐,才能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度。讓學與教在學校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帶出綠色元素,同時為我們的環境未來,貢獻一份可貴的力量。■洪昭隆 天主教培聖中學通識科教師及公民教育統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