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年貨記憶

2018-02-24
■春節臨近,人們忙虒m辦年貨,選購福字或春聯,喜迎佳節。 新華社■春節臨近,人們忙虒m辦年貨,選購福字或春聯,喜迎佳節。 新華社

■ 肖 薊

小年的頭天晚上,吃過了晚飯,剛收拾完畢,老伴就建議:明天開車出去買年貨。聽了這話,女兒笑蚖﹛G都什麼年代了,物產豐富,市場繁榮,東西隨時都有得買,何必急荈R年貨呀。女兒話音剛落,我也「幫腔」幾句:如今好日子,天天都過年。很多東西,以前有錢買不到,而今就怕沒有錢。話雖這麼說,可還是勾起我對年貨的絲絲記憶。

年貨,顧名思義,就是在過年之前,慷慨解囊、想方設法購買某些平常時候買不到、難得買的物品。我理解,但凡與過年有關的物品,都可以稱之為年貨,或者說都算是年貨。

年貨如同社會,也在「與時俱進」。五六十年前,年貨很簡單。記憶中,小時候在出生地莆田,每到春節前,父母除了為我們兄弟幾個做一身廉價新衣、買一雙便宜新鞋,便是想方設法,準備若干黃豆、糯米、紅糖等,以便做豆腐、包紅糰。父母可謂「心靈手巧」。就拿做豆腐來說,黃豆浸泡一個晚上後,父親扶住「丁」字形磨推子,雙手一屈一伸,持續推磨;母親不時往轉動的磨盤「洞眼」裡添加豆子。當經過浸泡的黃豆磨成液態粉漿後,吊上一個約80厘米的木質十字架,用密度較大的白色紗布與之緊接,形成柔軟的「過濾包」,把粉漿倒入「包」中,連搖帶晃,進行過濾,使豆渣和漿汁分離。爾後,把漿汁倒進大鍋裡。父親在灶下續火,母親在灶上操作,我們在一旁觀看。當漿汁猛火燒開後,「停火」一段時間。隨虓贖蚺U降,鍋裡燒開的豆漿表面開始結皮,結到有點皺褶時,母親先是用嘴吹一吹,繼而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配合,在皮面上輕輕「捉拿」一下,如果皮不破裂,說明厚度適中,便用一支筷子,從皮下穿過,把整張皮從鍋裡提起來,插到一邊晾乾後,就成了「豆腐皮」,留茈縣賳怢茪F客人「煮點心」用。「提取」過幾張「豆腐皮」,便將豆漿從鍋裡舀到缸裡,稍微涼一涼,點上適量滷水。只見母親一邊小心翼翼點滷水,一邊用水瓢輕輕攪動。同時,睜大眼睛觀察豆漿的變化。當豆漿變「腦」,生成一朵一朵豆腐花,與清水「互不相容」時,在桌上擺好壓豆腐的正方形木框、鋪上洗淨打濕的布塊,將豆腐花舀到木框裡,水會往下流出來,而豆腐花則沉積其中,待水流得差不多了,將布塊平平包住,先壓上一塊與木框內徑相同的木板,再加壓幾塊石頭。等到沒水流出來了,揭開木板和布包,用刀切割成塊狀或片狀,又白又嫩的豆腐就做成了。做好的豆腐,根據需要,或炸或煎,或燉或煮,悉聽尊便......

除了這些,臨近年末,父母還得七拼八湊一點錢,買上一兩斤豬肉,有時還會買點帶魚之類,就可以高高興興、團團圓圓過大年了。

那時,國家物產匱乏,我家極度貧困。別說山珍海味,即便今天看來,十分普通的水果,也可望不可即。我是12歲那年,跟隨響應政府號召的父母移民閩北山區建陽的。依稀記得,在莆田時,有一年春節,按莆田的風俗習慣,正月初一我們優哉游哉、又蹦又跳出門「遊春」。當我和兩個雙胞胎弟弟來到同村一個少年朋友家中時,但見他家廳堂正中一張「八仙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供品」。記憶猶新、沒齒難忘的是,其中一盤金黃金黃的橘子,不單吸引眼球,而且令人垂涎。我擔心弟弟嘴饞,讓人笑話,不敢多作停留,藉口要去其他朋友家串門,拽住兩個弟弟的手,趕緊從他家廳堂退了出去。其實,我自己嘴裡也溢滿了口水......

在與父母一起生活的日子裡,我不曾買過任何年貨。我第一次買年貨,是40年前的事。1977年6月,我由連隊文書提拔為排級軍官。1978年春節前夕,分得幾張購買年貨的票證。當年,商品供應極度匱乏,國家為了保障供需平衡,對城鄉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實行計劃供應--按人口定量發行糧票、布票、油票、魚票、肉票、糖票等專用購買憑證,這些憑證通稱為「票證」。任何公民,沒有相關票證,就算你有錢,啥也買不到。那時的我,雖然是個快樂的單身漢,但還是很珍惜這些定量供應的年貨票證。

當我按照票證上指定的日期,從九江市大校場營區來到九江軍分區「軍人服務社」時,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群排隊購買年貨的軍人或家屬。憑票供應的年貨,從品種到數量都不多。記得其中有兩瓶四特酒、幾包大前門香煙、一斤白砂糖,外加幾O黃花菜、金錢菇等。參軍入伍前,我在閩北山區生活了幾年,上山採過香菇,品質好的香菇,「腳」短而「肉」厚。可是,當時供應的金錢菇,直徑及厚度,都與當下流通的一元硬幣差不多,而「腳」卻細長細長的。看到這樣的金錢菇,我嘴上沒說什麼,心裡卻在嘀咕:這樣的香菇,能有多「香」?

後來,我成了家。平常時候,採買之類的事,多由妻子負責。不過,每逢春節,我也少不了為年貨發愁--不是兜裡沒錢,而是物品匱乏。1990年初,我和妻子同時從江西九江調回福建建陽工作。那時,票證時代雖然結束了,但物產還不夠豐富。因為臨近春節,考慮到儲存「年貨」需要,一台用了多年的舊冰箱,也捨不得送人,而是千里迢迢,隨車運回福建。到了建陽,剛剛住進戰友老呂幫助在建陽軍分區大院內租到的房子,顧不上其他家務,第一件「大事」,就是夫妻雙雙走上街頭,多多益善購買年貨--從冰凍雞、冰凍鴨,到冰凍墨魚、冰凍豬蹄等,買了不少,把整個冰箱塞得滿滿的。似乎這樣,心裡才踏實,才算是豐盛。

時代不同了,經濟發展了。隨荌禤a步入初步小康社會,城鄉居民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升,一個最為直觀的現象,就是從城市到鄉村,從平時到年節,各類商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任意挑選。不論是官是民,只要不差錢,除了法律禁止的,比如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之類,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要買多少,就買多少。不僅如此,消費者真正成了「上帝」,春夏秋冬,逢年過節,不怕買不到東西,就怕你不想買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