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期間,大家免不了與親朋戚友美酒佳餚團年聚餐,幾日下來,不知不覺就進食過多了,因而導致消化不良、胃脘不適,甚至出現大便不暢或泄瀉、睡眠不安等症狀,這種情況中醫稱之為「積食」,即「食滯」。所以,大家在節慶快樂之餘,應注意節制口腹之慾,每餐不宜過飽,應以七分飽為度,亦宜少吃生冷、辛辣、肥膩的食物,特別是小孩、長者以及脾胃功能本身比較虛弱的人士更加要注意。
文︰香港中醫學會羅桂青註冊中醫師
《素問,痹論篇》中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意思是指如果飲食突然增多會損傷腸胃的功能。在中醫角度,暴飲暴食後導致食滯的原因有兩種,一是飲食太過,脾胃無法短時間內消化過多的食物;二是本身脾胃虛弱,無法運化年節時肥甘厚味的食物。脾主運化水穀津液,胃主受納腐熟水穀,若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導致飲食停滯,中焦氣機阻滯,則會出現胃脘脹滿不舒、疼痛、得食更甚、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不思飲食或厭食,大便不爽,得矢氣或便後稍舒,或夜臥欠安,舌苔厚膩,脈滑等。
按不同體質的中藥茶飲
若真出現了食滯的情況,除了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外,還可按個人的體質及食滯的狀況適當地飲用消滯的食療,以下簡單介紹兩種針對不同體質出現食滯的中藥茶飲。
臨證要辨虛實寒熱
在中醫的角度,食滯的證型可再深入細分,《景嶽全書.雜證謨.飲食門》中說:「凡飲食之傷脾之證,有寒傷,有熱傷,有暫病,有久病,有虛證,有實證。但熱者、暫者、實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者、虛者,人多不識。如今人以生冷瓜果致傷胃氣,而為瀉、為痢,為痛之類者。人猶以為火證。而治以寒涼者,是不識寒證也。有偶因停滯而為脹、為痛者,人皆知其實也。然脾胃強壯者,即滯亦易化,惟其不能化者,則最有中虛之證。」
可見對食滯的治療也要因人而異,臨證上要辨虛實寒熱,因此輕微的食滯可通過節食或飲用簡單的湯水來緩解不舒,若症狀比較嚴重或複雜者,還是要通過中醫師的辨證論治來處方用藥。
雖然湯水的偏性不及藥物,但對身體仍有影響,偶爾服用某些湯水問題不大,若要長服和更對症地針對個人體質應用,還應請教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