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大灣區可助香港擴大經濟規模

2018-03-08

楊華勇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兼全國工商聯常委

去年7月1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勾畫出大灣區發展的重點領域。業界人士認為,大灣區規劃建設是香港在「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之下,全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快更好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大歷史性機遇。特區政府以及行政和立法兩個架構,應在政策和資源方面予以支持,並加以積極推動。

基建進步交通網絡更完善

據介紹,大灣區包括廣東省九個城市、兩個特區,三個獨立關稅區。過去20年,無論廣東省還是港澳,各自一直都有發展,尤其是基建的進步令交通網絡更完善、彼此往來更便利,除了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和蓮塘香園圍口岸有望在今年內開通,未來粵東和粵西的交通網絡亦會更趨成熟,虎門大橋、深中通道、多個高鐵站和多條城際鐵路等都將陸續啟用。

在此基礎上,大灣區各地之間的距離將被進一步拉近,民眾的交往自然會更密切,未來實現真正的「一小時生活圈」值得期待。應該看到,大灣區各地的發展已今非昔比,但香港社會對大灣區的認知,可能仍停留在過去。因此,首先須通過宣傳,使香港民眾加深對大灣區的了解,改變固化觀念,達至社會共識。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令業界發掘更多商機,盡最大可能發揮互聯互通效益。

擁有廣闊腹地完備產業體系

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業界普遍認同,這一趨勢為香港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香港土地不足,產業結構單一,市場有限,經濟轉型困難,而大灣區擁有廣闊的腹地和完備的產業體系,可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和強大動力。事實上,海外灣區經濟已有多個成功範例,如美國三藩市地區依託港口發展金融、貿易和旅遊服務業,奧克蘭主要發展工商業,聖約瑟形成了以矽谷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通過創新驅動和城市轉型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打造成中國的矽谷和全國性區域經濟增長極。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的成立將會為香港注入新活力,相較於香港來說,珠三角的地區資源充沛,在由單一城市向城市群轉型的過程中,未來香港將會享受到更多低成本的福利,可助自身經濟結構依託成熟的資本市場向現代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發展。專家分析,作為大灣區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香港在灣區建設的過程中,可繼續發揮國際金融、貿易、航運、專業服務、創新科技等產業的獨特優勢,實現與區內其他城市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形成一個世界一流的灣區經濟帶和超級城市群。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計劃動工

日前,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公佈首份財政預算案。2017/18年度財政盈餘達到1,380億元,其中200億元將盡快推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學者認為,真正的審慎理財應包括「防患於未然」的社會投資,以及投資在把握機遇之上。因此,理財新思維需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把香港的經濟規模做大,提供未來幾十年源源不絕的財源。

據報道,廣東省內的深圳、佛山、東莞等地政府都在建立高品質大學和提升科研實力方面大力投入,這也正是香港高等院校和科研人才的巨大機遇,最新的例子就是香港城市大學拿下惠州市一千畝地建設研究院。顯而易見,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高等教育界和科研人才提供了一個龐大的發揮舞台和發展腹地。香港高等教育和創新科技人才濟濟,又有國際化優勢,與國際聯繫緊密,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這個難得的舞台上發揮作用,應該結合高等教育科研實力,為香港和國家的新興產業注入新動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