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路署:防波堤科學安全

2018-04-10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左二)與首席政府工程師江大榮(左一)昨日開記者會,簡報有關港珠澳大橋主橋及人工島防波堤事宜。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左二)與首席政府工程師江大榮(左一)昨日開記者會,簡報有關港珠澳大橋主橋及人工島防波堤事宜。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慶威 攝

指港珠澳大橋最高標準興建 可禦300年一遇風浪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港珠澳大橋主橋人工島防波堤有否被海水沖散備受公眾關注。路政署官員實地視察主橋東、西人工島後指出,防波堤設計具備科學、合理及安全性,並不存在被沖散情況。防波堤施工圖與現時建成的情況亦琣X,沒有移動跡象,隧道沉管也未出現移位、裂紋和滲水現象。此外,大橋是以港珠澳三地的最高標準興建,「就高不就低」,更可抵擋300年一遇的水位和風浪。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前日與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會面,並在昨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明白公眾十分關注人工島防波堤事件,故在假期後即前往珠海,與大橋管理局會面和討論,並親身到主橋東、西人工島現場實地視察,及進入隧道沉管了解情況。

他表示,根據所得資料,以及經過客觀及專業觀察,得出的結論是有關的防波堤設計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及安全性,防波堤並沒有出現被沖散的情況,其中有三點他需進一步交代。

三點交代:模型測試達標

首先他指出,大橋管理局向他們講解主橋人工島防波堤的設計,所考慮到施工地點的各項因素,亦進行了物理模型的測試,來解釋他們的設計符合科學性及合理性。

防波堤實地建成符合設計

其次,他們查看過大橋管理局的施工圖,留意到防波堤實地建成情況和施工圖的設計亦琣X。他亦查看過防波堤於不同時段所拍攝的照片記錄,包括防波堤剛建成的照片,和現時看到的實物相同,並沒有發現防波堤有移動跡象,故防波堤並不存在被沖散的情況。

隧道沉管無移位裂痕滲水

第三點是他們前天曾進入隧道沉管內實地視察,並特意觀察沉管在人工島駁口位置的情況,但並未發現隧道內有報道所指可能出現的移位、裂痕和滲水等跡象,故他看不到防波堤及隧道有不安全情況,希望大家放心。

出席同一記者會的路政署首席政府工程師江大榮則解釋人工島防波堤所用扭工字塊(消波塊)的應用情況。他指出,是次工程所用的扭工字塊雖是同一種物料,但有兩種不同用途,其中離開水面,排得較整齊的扭工字塊,其功能是用作防波防浪之用。

消波塊不同用途不同鋪設

至於放在海面,在水平線以下的扭工字塊,鋪設的範圍較廣闊,可鋪至海邊對出130米,則是用作保護隧道沉管結構,避免船隻誤闖,造成破壞。由於同一扭工字塊有不同用途,鋪設情況亦不同,才令公眾有誤解。其實原本的設計已是如此,同一扭工字塊放在不同位置會有不同功能。

對於扭工字塊「隨機安放」的說法,江大榮解釋,這是建設海堤的專用方法,由來已久,在本港的海港工程設計手冊及美國海岸保護工程設計手冊也有採用,絕非因是次工程才應用。

他介紹說,今次在人工島防波堤擺放的扭工字塊,在約100平方米的海面內,會有55個平均地擺放,每塊一個貼一個,達至保護隧道沉管結構之目的。

他又特別指出,工程是經過緊密設計,並用物理模型測試對波浪沖擊的影響,且採用相當高的標準,一般海堤設計只是採用100年一遇的水位及風浪作為標準,但此海堤是足以防禦300年一遇的水位和風浪。

採「就高不就低」標準建橋

鍾錦華亦表示,港珠澳大橋屬國家級項目,設計及施工的要求標準特別高,他們採用的是「就高不就低」的準則,即是哪一個地方的標準較高,就按該地方的標準進行工程,故所有項目均一定不會低過三地任何一個地方的標準。

他又指,去年特大颱風「天鴿」直接吹襲珠海時,大橋已接受了很大的考驗,其後也沒有觀察到有任何移動的情況,因此認為大家應該對大橋有足夠信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