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初學日文的學生跟我說,日文往往給人一種親切感,因為當中有很多是漢字,對於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來說,透過漢字就可以猜到一半的意思。不過後來我發現其實並不然,因為有些日文漢字的解讀跟中文是截然不同的。
現今仍在使用漢字的國家,除了中國,大概就是日本了。漢字經歷了歷史長河漫長的洗禮,在兩國不同發展背景的影響下,也變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意思。
在日文裡,的確有很多漢字跟中文都是互通的,但偏偏有些漢字從字面是猜不出它的真正意思、又或者意思和中文完全是兩回事。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生活中常見、但卻分不清的中日文同形異義詞:
1. 料理
中文:處理、整理。
日文:菜餚。
2. 熱湯
中文:熱呼呼的湯。
日文:熱水、開水。
3. 不精
中文:指不精深、不精密。
日文:指懶散,不想動。
4. 丈夫
中文:就是老公。
日文: 1.指身體很健康、健壯。
2.指物品扎實不易損壞。
5. 人參
中文:一種根像人形的滋補藥材。
日文:紅蘿蔔。
6. 床
中文:睡覺用的床鋪。
日文:指地板。
7. 看病
中文:指的是「給醫生看診」這件事。
日文:指的卻是照顧病人,也就是「看護、照護」。
8. 汽車
中文:有四個或四個以上的車輪,不依靠軌道和架線,能在陸地上自行驅動行駛的車輛。
日文:指「火車」。
9. 勉強
中文:能力不夠,還盡力做;不是甘心情願的;使人做他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牽強;湊合。
日文:指「學習」或「讀書」。
10. 便當
中文:指「方便」或「容易」。
日文:一般是指預先製作好的、以餐盒盛載的外帶膳食。
作為中國人,一定會對日本有很多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中國事物同樣也會讓日本人覺得匪夷所思,漢字是其中之一。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會使用漢字。不過漢字並不產生於日本本土,而是古代自中國向日本傳去的文字。
日本史書《古事記》及《日本書紀》中的相關記載,大約在公元3世紀,漢字開始傳入日本的。在漢字傳入日本以前,日本並沒有文字和文字語言。
正因為漢字是漂洋過海傳來的文字,而且又經過了長時間的歷史發展,所以在日本的使用方法有時會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
有個比喻說得好:日文漢字和中文漢字可謂本是同根生,但初學日文的同學們,學習時也要明白相煎何太急的道理,須認真辨認察析,歸納總結,才不會導致使用時的誤會。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 林愛妮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