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中國高鐵發展一日千里,而高鐵香港段亦將於短期內開通,正式與國家接軌。倪一清分享經驗指,分中心的高鐵相關研發項目絕不可能由香港「單打獨鬥」,必須要背靠祖國,積極爭取新技術到內地不同高鐵路線試用,累積經驗及數據,提升競爭力與外國一爭長短。
理大國家軌道交通技術研究香港分中心的鐵路工程團隊,過去與西南交大合作開發多項高鐵新技術,包括能夠發揮高鐵「醫生」作用的光纖監察裝置,安裝在列車及路軌等多個位置,實時監察列車運行狀況,取得數據以評估高鐵的勞損狀況,以及會否存在出軌風險,加強高鐵的舒適度及安全性。
3D打印研路軌壽命
倪一清分享分中心最新工作進展時指,他們目前正應中國鐵路總公司要求,積極探究3D打印技術應用於高鐵發展的可能性,方向包括透過3D打印技術,將RFID射頻識別與傳感器結合,從而製造新型傳感設備;以3D打印技術將兩種不同智能流體(smart fluid)材料結合,有關物料只要通電就會變為固態,密度改變後能有效起減震、減噪作用,亦有助減輕路軌波磨情況,加強路軌壽命。倪一清強調,這些都是真正應中國高鐵需求而做的,充分體現「國家所需,香港所長」。
他續指,隨荌空K香港段即將通車,未來希望能向有關部門提案爭取合作空間,但從科研與累積測試經驗角度而言,加強與內地協作仍然是不二之選。「畢竟高鐵香港段只有短短26公里,很多環境狀況都難以在這裡測試」,相比之下國家地大物博,能在不同路線取得氣候溫差等環境因素,及對鐵路造成影響的數據,「例如路面結冰有機會將路軌拱起,構成危險,香港根本不可能出現這類情況」。
倪一清指,分中心現已做出感應器供內地試用監察上述情況,下一步則是研究能否開發扣件(Fastener)直接解決路軌拱起問題,可見只有不斷「實戰」,才是促使科技進步的最佳法門。
國家新政策銳意加強兩地合作,倪一清認為在此契機下香港科學家可累積更多數據與經驗,加強國際競爭力,「如果我們到海外爭取研究項目時,對方一定會查閱你的履歷,累積研發高鐵技術與系統經驗愈多,成數肯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