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賢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
恕筆者直言,「土地大辯論」開展以來,核心話題並沒有向茞z性務實的方向發展。香港有約110,500公頃(1,105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偏偏針對170公頃(1.7平方公里)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激辯,而且重點竟然落在人身攻擊之上,成為意氣之爭,少有在開發土地選項的可行性、影響及緩解措施多作討論。事實上,高爾夫球場只是作為現時18個選項中的其中一項,社會應該站在多管齊下、集思廣益的角度,為關乎香港未來的「土地大辯論」進行理性探討。
須防「看似容易」陷阱
眾所周知,「先易後難」是正常的處事之道,心水清的讀者也會明白,此次土地諮詢提出18個選項,選擇眾多,但政府希望「大辯論」的重點,相信落在看似較容易開發的棕地、農地和維港以外填海之上。不過,這種「看似容易」,恐怕是特區政府認知的誤區,更可能加劇香港產業單一化,增加社會矛盾。
也許基於部分官員對漁農業的不了解,至今大多數部門在評估發展工程對環境的影響時,通常都會得出對漁農業影響輕微的結論,自然對受影響的業界無提供緩解措施。所謂聚沙成塔,數以百計的發展規劃下,漁場喪失數千公頃,農場大幅驟減。縱使政府有推出緩解政策,但礙於政策推行需時,未能為漁農業發展帶來出路。如今,香港西部水域幾近無處可以作業,而為禽畜農場搬遷的相關法例調整又只聞樓梯響。試問黃台之瓜,又何堪再摘呢?
勿予反對派政治彈藥
漁農業界絕非如某些反對派,冠冕堂皇地要求「不遷不拆」、「寸土不讓」,不斷挑起矛盾,阻礙發展,讓社會停滯不前。不過,政府發展土地的計劃,不可否認會影響業界的生計,業界當然會作出理性的反饋,畢竟事關生計,業界反對不必要的填海和改劃農地,希望政府合理尋求新規劃和發展空間,同時照顧業界的利益。
漁農界從業者一直敢於面對挑戰,努力升級轉型,業界多次向政府提出制訂「漁農業綜合發展策略」,希望政府在政策上為業界發展拆牆鬆綁,促進社會平衡發展,並期望落實具體政策,讓漁農界從業者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一帶一路」發展中尋找新機遇,發展遠洋漁業,在大灣區發展各式漁農業。業界的合理建議,希望政府認真聆聽,提供必要協助,不要浪費業界的良苦用心。
無疑,土地供應事關市民安居樂業及香港未來的發展大計,各行各業、廣大市民理應盡量配合。不過,開發土地,絕不應建基於對現有行業的破壞,要求現有行業作無理讓步。如此容易墮入反對派的詭辯圈套,難免因快得慢,破壞香港多元發展,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