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香港眾志」日前舉行兩周年晚宴,即場宣佈由政黨轉型為民間政治團體,放棄政黨路線。新任主席林朗彥直認青年學生已對街頭抗爭不感興趣,很難再聚集搞什麼運動,主要是因為青年學生看到了主張「港獨」和「自決」的人被DQ,認為跟荂u眾志」不能有什麼作為。所有政黨成立之初都會經歷一段「蜜月期」,較易得到外界支持。惟獨「香港眾志」成立短短兩年,卻是「興也勃焉,亡也忽焉」,兩年間由各界關注的青年政黨,變成返回街頭的壓力團體,多名核心更要「退黨保政途」。毫無疑問,逐步在政壇邊緣化、泡沫化,已是「眾志」的唯一結局。
對於「眾志」的所謂轉型,外界有不少評論,包括立場親反對派的學者、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亦指「眾志」的做法是「走回頭路」,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走向解散,他同時指出最重要的是視乎「眾志」有沒有「後荂v,例如會否繼續以勝出立法會補選的「區諾軒模式」運作下去云云。蔡子強的評論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但卻觸動了「眾志」脆弱而敏感的神經。
「眾志」前主席兼「電玩專家」羅冠聰隨即在網上發帖,點名反問蔡子強:「何謂『走回頭路』?『眾志』由創黨開始已經是劍指議席的組織,客觀上這次的轉型是新路線,沒有舊路可循。煩請解釋。」在羅冠聰的開火之下,大批遊手好閒的「眾志」支持者,隨即在網上炮轟、謾罵蔡子強,不少更是人身攻擊。蔡子強多年為反對派搖旗迴護,現在因為一句真心評論,就被「眾志」「豬肚反轉」,實在令人唏噓不已。為什麼蔡子強的評論引來「眾志」如此激烈反應,甚至要鳴鼓而攻之?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崩口人忌崩口碗。「眾志」的所謂「轉型」,說穿了就是「愈玩愈縮」。本來組黨是為了參政,為了取得議席,成為反對派的龍頭,黃之鋒結束「學民思潮」,將原班人馬成立「眾志」,目的就是如此。現在又要重返街頭,搞什麼「民間社會」,主要原因是因為其「自決」路線自絕議會之路,令「眾志」不可能再參選立法會以至區議會選舉,沒有議席的政黨不但沒有政治力量,而且沒有資源,樹倒猢猻散,要轉型實在是迫不得已。所謂「民間社會路線」不過是告訴外界,「眾志」仍會繼續運作而已。然而,蔡子強卻不識趣,「踢爆」「眾志」沒有前途,自然令黃之鋒一班面子大過天的小政客怒不可遏,要向他還以顏色。
二是蔡子強自作聰明地指「眾志」應以勝出立法會補選的「區諾軒模式」運作下去。「眾志」自知其組織沒有前途,於是開始「化整為零」,將大批核心退黨並轉投其他政治組織,目的是讓他們與「眾志」切割,繼而利用其他「牌頭」參選,以避過DQ,又或是改為支持其他「理念相同」人如區諾軒參選,這些就是所謂「區諾軒模式」。但誰都知道這只是一種掩眼法,可以除去其政黨背景,卻除不去其以往言行,但「眾志」此舉卻是唯一可生存下去的辦法,當中的關鍵是要「騙」過選舉主任。但現在蔡子強卻「踢爆」「眾志」是要「借屍還魂」,即是說其支持的人或已退黨的核心,其實都是「眾志」中人,與其理念是如出一轍。這樣,選舉主任就有理據將這些人DQ,而蔡子強的「分析」隨時成為其中一個佐證。
蔡子強猶如「現代版楊修」,自然惹來「眾志」不滿。然而,「眾志」弄至今日田地是自作自受,到現在還要諉過他人,這樣的政黨怎可能有前途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