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蘇東坡與睢酒

2018-06-02
■蘇軾《中山松醪賦》之局部。 作者提供■蘇軾《中山松醪賦》之局部。 作者提供

■ 雁 翔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豪蘇東坡乃四川眉山人,因長期在汴京(開封)為官,自有深厚的「中原情結」,其間他與豫東睢縣的一段緣分,今天追憶,仍覺意味深長!

蘇軾是詩書畫三絕的通才,其詩詞汪洋恣肆,其書法跌宕灑脫,其畫品新穎綺麗,堪稱妙絕天下。在從政上,他勤政愛民、忠於職守,也是一位難得的廉吏賢臣。但正是他的率真磊落、仗義執言,得罪了一批高官,因而屢遭陷害,三度遭彈劾、被貶謫。

北宋元祐八年(1093),58歲的蘇東坡從河北定州再度被貶廣東惠陽(今惠州),翌年初動身南行。當時沒有京廣大通道,他在開封辭別了親友,途經二百里外的睢縣(時稱襄邑),恰逢大雨,只好停下來。蘇軾信佛,睢縣北湖(當時稱濯錦池)邊有個古剎乾明寺。住持老僧聞訊蘇大學士來到,自是盛情接待,正逢大雨,蘇軾又被濯錦池美景吸引,就在乾明寺住下來。一是避雨,二來也為紓緩心中一股惡氣。

蘇軾乃性情中人,又嗜酒,睢州是著名酒鄉,睢酒名聲很大,其時正有一款名酒,稱「中山松醪」,窖香濃郁、口感特好。愛酒且懂酒的蘇東坡自然愛不釋手。有佳釀焉能無佳餚?蘇軾本乃美食家,恰好睢縣有道珍饈叫「襄邑抹豬」,與蘇軾當年被貶黃州時自創的「東坡肉」非常相似。於是忘卻煩惱,大快朵頤。雨能生厭也生情,香醇無比的「中山松醪」令東坡靈感泉湧詩情大發,於是起身揮毫,一口氣寫下《中山松醪賦》和《洞庭春色賦》兩幅長卷,題曰「紹聖元年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東坡居士記。」

乾明寺老僧邊看東坡揮毫,便唸道:「始余宵濟於衡漳,車徒涉而夜號。燧松明而識淺,散星宿於亭皋。鬱風中之香霧,若訴予以不遭。豈千歲之妙質,而死斤斧於鴻毛。效區區之寸明,曾何異於束蒿。爛文章之糾纏,驚節解而流膏......」一邊笑看蘇軾汪洋恣肆的微醺狀,一邊讚不絕口、喜不自勝。《中山松醪賦》充溢對睢酒的鑒賞:「收薄用於桑榆,製中山之松醪。救爾灰燼之中,免爾螢爝之勞。取通明於盤錯,出肪澤於烹熬。與黍麥而皆熟,沸舂聲之嘈嘈。味甘餘而小苦,歎幽姿之獨高。知甘酸之易壞,笑涼州之蒲萄......追東坡而不可及,歸哺歠其醨糟......」想到即將前往的南海之濱,蘇軾揮筆云:「曾日飲之幾何,覺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罷兒童之抑搔......遂從此而入海,渺翻天之雲濤......」

大雨中書就的兩賦,發洩了作者仕途不順、頻遭迫害的鬱鬱不平,也抒發了他堅貞不屈崇尚自由的心志。這闋《中山松醪賦》乃此時此刻暢飲睢酒後的有感而發;那首《洞庭春色賦》則是東坡前年舊作,剛剛遊過的濯錦池,他心中就是中原的洞庭湖,所以觸景生情重書一番。兩賦洋洋灑灑,前者為行書35行、312字;後者為行書32行、287字。加上自題10行85字,共684字,為蘇軾傳世墨寶中字數最長者。

筆者看來,這兩賦堪稱妙不可言的經典駢文或「散文詩」了。東坡先生以《中山松醪賦》讚頌睢酒之醇香、佳釀之誘人;又以《洞庭春色賦》喻睢水之嫵媚、中原之壯麗。兩賦構思精巧,立意淡雅,伶俐中不乏鬱悶,隨意間也有調侃,險峻裡更顯氣節,盡情抒發了他「欲褰裳以遊遨」的精神氣質。乾明寺方丈隨即樂滋滋地收藏起來。蘇軾走後,便請來匠人按此鐫刻石上,置於寺中一涼亭,自然轟動一時,引來無數文人墨客趨之若鶩前來瞻仰,成為睢縣一景......

數百年後,乾明寺歷盡戰火和洪水,逐年蕭條、敗落,那亭中詩碑也不知去向。到了明代,當地名儒田蘭芳進寺探問《中山松醪賦》詩碑下落,寺僧卻啃啃巴巴不知所云,氣得田蘭芳作詩憾道:「乾明古寺聞名熟,白首才來聽暮鐘。松醪暫識春荒亂,石馬常披夕露濃。」當時的睢州知州胡范也嘆曰「可憐坡老風流盡,寶墨亭荒何處搜」......

蘇軾的真跡豈會人間蒸發?那兩幅墨寶,歷經宋、元、明、清,一直被各路名家珍藏並題跋,評價超凡。明代文學家、史學家王世貞題曰:「此跡不惟以古雅勝,雖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無一筆失操縱,當眉山最上乘,觀者毋以墨豬跡之可也。」清初書畫家張孝思題跋:「二賦結構嚴整,鬱屈瑰奇之氣,迴翔頓挫之姿,真如獅蹲虎踞,惟此誠稱甲觀。」清初兩賦被天津收藏家安岐所獲,乾隆年間又進入紫禁城,入刻《三希堂法帖》。乾隆皇帝對此愛不釋手,題跋「精氣盤鬱豪楮間,首尾麗富,信東坡書中所不多覯。」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將二賦等珍寶帶到天津,後藏於長春偽滿洲國「皇宮」,抗戰勝利後溥儀急於逃命,大批寶物失散,一名下級軍官劉忠漢乘亂將墨寶帶回家中......

解放後文物部門尋找兩賦墨寶,一直無果。1982年冬,吉林市史學會副理事長、著名書法鑒賞家劉迺中先生突遇吉林市第五中學歷史教師劉剛造訪,說其家中藏有兩卷署名蘇軾的墨跡,未知真偽,請他鑒定。當劉剛小心翼翼展開兩幅白麻質地、氣色如新的七紙接裝,展現66枚鈐蓋朱印時,在場人都驚呆了,劉迺中大呼:「此乃歷經九百年的文化瑰寶啊!」北京故宮博物院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劉九庵先生隨即赴長春,鑒賞後也一致認定其為真跡。劉剛隨後將墨寶獻給國家,二賦遂成吉林省博物院鎮院之寶,觀賞者絡繹不絕。政府按有關規定獎給他19,000元......

這位劉剛正是劉忠漢的兒子。當年劉忠漢將二賦交給其妻後,就離家出走,不知去向。此後歷經風雲,其妻一直將兩卷墨寶藏於箱底,從未向外透露。即使家境破落生活無荂A乃至「破四舊」最慘烈時期,也一直珍藏荂C直到「文革」結束,才使這一國寶重現天下,其義舉得到政府重獎,可謂功不可沒。在「文化自信」的今天,尤其值得一讚。因年代久遠、幾經轉移,兩賦邊緣略有損傷,但大致保存完好。筆者在睢縣博物館見到二賦仿品,果然筆意雄勁、瀟灑飄逸,凸顯東坡書法姿態閒雅之特色。2011年上海辭書出版社推出的翰墨鑒賞家孫寶文編印的彩色放大版《蘇軾二賦》,孫評價其「書風寬博大度,豐腴跌宕,爛漫多趣,通篇淋濰酣暢,別具蘇字特色,自成一家」。熱衷文化事業的河南睢縣祥雲酒業董事長謝峰,是位儒商,他對東坡二賦耳熟能詳頗為自豪,他說:「睢酒有源,後繼有人,俺挖掘古睢酒釀造秘方、結合現代科技精製的『豫睢酒』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乃踐行『文化自信』、『古為今用』成功嘗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我當仁不讓的使命!」

圍繞蘇軾與睢縣的這段典故和二賦「失而復得」的內幕,令人感慨繫之,筆者詩云--

豫東自古出瓊漿,

睢縣松醪醉四方。

酒香誘得東坡讚,

好賦兩卷永流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