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年前長江特大洪水,湖南省岳陽市東洞庭湖麋鹿保護協會會長李政在長江大堤查看洪水情況時,發現江面上有幾個黑點從長江對面游過來,等近了看,竟然是一種長得像馬,頭上卻頂着像枝杈般大角的不知名動物。突然,周圍有個上了年紀的民眾用岳陽話喊:「四不像,四不像!」人群開始喧嘩,不少老人朝江叩拜起來。■新華網
李政沒想到,這種他從未聽說,卻真真實實在洞庭湖生活過數百萬年的神獸,竟然就是在那一刻循着基因的記憶回歸故土。他更無法預測,這種曾經在我國消失了一百多年的中國特有珍稀動物,會在洞庭湖等地再次繁衍生息開來。
流離海外 瀕臨滅絕
李政所見到的十幾頭麋鹿是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衝破柵欄,游過水深流急的長江,逃逸到了洞庭湖區。
麋鹿,角像鹿、臉像馬、蹄像牛、尾像驢,所以自古以來被叫做「四不像」,是吉祥、皇權、驅邪的象徵。隨着人類活動足跡的日益擴大,麋鹿種群日漸稀少。據記載,公元18世紀初,最後一頭野生麋鹿消失在現江蘇省泰州市橋頭鎮。清末,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中人工豢養的麋鹿,是中國最後一群麋鹿。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列強劫殺,倖存者被迫流離海外。西方一些動物商高價拍賣轉運,不少麋鹿顛沛流離死於非命,種群瀕臨滅絕邊緣。1895年到1901年,英國十一世貝福特公爵重金從英法德等國收購了18頭麋鹿,放養在烏邦寺莊園內。此後,其家族世代傳承,致力於恢復麋鹿種群,並把牠們送往世界各地繁衍生息。經科學家確認,這18頭從東亞流離至大不列顛島的麋鹿,正是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
1985年,中國組織中外專家在全國選址,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
繁衍生息 數量漸增
198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從英國倫敦動物學會挑選了39頭麋鹿送給中國。隨後,江蘇大豐、北京南海子、湖北石首等多個麋鹿保護地建成並發展起來,截至目前,中國的麋鹿總量已增至6,600多頭。
麋鹿自己從湖北石首游到湖南洞庭湖是一個天賜的驚喜。經過近20年的繁衍生息,游到洞庭湖區的十幾頭麋鹿已增至160餘頭,該區麋鹿種群亦被專家認定為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