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雨季,重慶攝影師呂繼林再次來到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四川省大涼山區的鹽源縣棉椏鄉,四年前的一次攝影采風讓他與這裡的孤兒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大涼山被稱為「中國最窮之地」,呂繼林第一次到這時,這裡還沒有通水電,照明只能用油燈,飲水漿洗全靠老天「賞雨」。破舊的房子,透風漏雨。見此情景,呂繼林自掏腰包為孤兒們建造新家,如今新家建造完畢,他成了孩子們遷入新居的「搬運工」。
■香港文匯報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
四年前,呂繼林因采風在大涼山鹽源縣結識了一個破碎的三代同堂之家--年近70的老太太膝下三個兒子,為家裡添了七個孫輩,可原本幸福的一家,卻遭遇接連變故,老伴與大兒子、二兒子夫婦相繼過世,只剩下小兒子夫妻擔起養家重擔;後來,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小兒媳帶着孫女離開了。就這樣,15口人的大家庭,如今只剩老太太、小兒子楊醫生和他兩個哥哥留下的六個孩子。
聯合同業者 為扶貧出力
「雖然家裡很貧窮,但他們都團結而頑強地面對着生活扔來的『厄運』」,呂繼林說,小兒子楊醫生在附近小學打工,供養着全家八口人;家裡的六個孩子,最大的只有14歲,卻格外懂事,相互幫着照顧奶奶。
看着這樣的一家人,呂繼林萌生了一個念頭--要給他們建造一個美麗的新家。
今年,新房子終於修好了。四間臥室,可以讓奶奶、楊醫生、孩子們分室而居;比起舊宅,新房增加了洗澡間和衛生間,還在門前小樹上建了圖書室,陳列了3,000冊圖書供周邊孩子閱讀。
四年來,呂繼林和他的攝影家朋友們做的不僅僅是為孩子修新房子。在他的帶領下,一大幫攝影人參與到扶貧事業中來。截至目前,他們已向鹽源縣當地兩所小學捐贈書包1,800個、校服1,800套、學校餐廳桌椅數十套等,耗資上百萬元人民幣。此外,他們還帶動行業愛心人士,資助了十個貧困生上學。
呂繼林說,「國家正在精準扶貧,我們攝影人也能出一分力,我個人的力量雖然有限,但是我相信我們攝影人聯合起來,這裡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