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私家街管理困局何去何從

2018-08-24

穆家駿 老師

本港在不少舊區當中都存在一些私家街或私家後巷,當中這些舊區的私家街或私家後巷往往因為業權分散,該處的環境衛生、治安甚至渠務狀況都處於「三不管」狀態。大廈業主立案法團難以自行處理,同時亦難以與附近大廈法團協調相關地段的工程。政府亦基於私人業權範圍,若以納稅人的公帑用於這些私家街又容易予人口實,使最後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

政府早於上世紀80年代實施私家街收回計劃,計劃原本是一件大好事,目的就是改善這些私家街的衛生環境,但由於此計劃的原則是政府不會因為收回業權而涉及任何賠償問題,當年最後納入計劃的166條私家街,數字截至去年底,只有70條被政府收回,其餘的有79條被剔除計劃,可能涉及賠償問題或環境已改善等等。

但以筆者接觸較多的灣仔區為例,私家街政策並沒有直接幫助區內的街道。例如其中一條私家街--安樂里,前年曾經出現垃圾堆積如山的嚴重環境問題,曾聯合多棟大廈,包括住宅大廈、商業樓宇共同開會討論如何解決,但實在難以達成共識。最後,幸得食環署總監到場視察,馬上派員前往處理,否則垃圾圍城問題不知何日才能解決。

但正因私家街管理在政府部門中沒有明確指引及規定,最近這條私家街又是「多事之秋」,附近地盤施工把不少建築廢料直接傾倒在其地盤的私家業權之內,需要再次麻煩食環署到場清理。而且渠道堵塞出現倒灌,筆者又聯絡渠務署專程到場清理才令情況得以紓緩。而渠務署的專家也向筆者透露,該處的渠道堵塞現在唯一處理的辦法只能由署方不定時來清理,若要真正完全解決,必須聯合附近的大廈共同合資更換該處的渠管,否則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罷了。這也是私家街問題的死症。

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早前於立法會回應私家街政策時表示,收回私家街道並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但筆者認為面對業權分散而且樓齡高的舊區,這些大廈業主往往都是長者的情況下,政府不主動收回業權管理私家街,只依靠民政事務處和當區區議員作為聯絡不同大廈法團或業主來共同合作,最後結果可能只會事倍功半,不但問題難以徹底解決,而且還需要經常動用政府資源來處理私家街環境衛生問題,實非長遠之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