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23學生「穿越」4000年復原東方龐貝城舊屋

2018-09-02

史前中國人住的房子什麼樣?在「東方的龐貝城」--內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遺址,23個來自國內不同大學、不同專業的學生,在這個暑期通過實驗考古的方式,用4,000年前的材料和結構復原了兩間房,一探先民蓋房子、建聚落的秘密。 ■新華社

實驗隊的領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張劍葳解釋說:這是一種研究歷史的科學方法,叫實驗考古,具體而言就是依託考古調查和發掘的資料,通過可以控制變量的實驗來模擬過去的現象。對史前建築來說,就是將「廢墟」變成「實體」的過程。這是國際考古界公認有效的一種方法,但在中國尚未大規模開展,很多建築遺址還停留在「復原圖紙」上,甚至連復原圖也沒有。

試揭不解謎:圓形土坯房

二道井子獨特的圓形土坯房一直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個謎。在距今約4,000到3,500年前的中國北方,它們彷彿「橫空出世」,在百餘年間被多次改造和重建,但這種建築技術和意識卻令人不解地沒有傳承下來。

這個與中原夏王朝同屬一個時代的北方聚落,在2009年搶救性發掘後震驚世界。5,200平方米的遺址內,城牆、環壕、院落、窖穴等300多處遺蹟保存相當完整,被譽為「東方的龐貝城」。

如今,這些圓形土坯房還餘有0.5米到2.1米高的殘牆。實驗選擇的兩座房址位於遺址區北部一處院落裡,坐北朝南,一間似「主屋」,雙層土坯牆、木構樑架、茅草坡頂;一間是單皮磚牆、圓形穹頂。

依靠人力和簡單的工具,學生們對房屋整體進行復原。最難的部分是房頂處理:既要嚴格根據遺蹟現象,又要合理想像推測。後來,學生們選擇在主屋的木樑結構部分採用中國傳統營建技術中「井幹」的做法;小屋則成功搭出了堅固的穹頂,並選擇了「羅馬萬神廟」式的圓孔,以滿足通風、照明的需要。

證當地先民可造小型穹頂

張劍葳表示,對照兩間「新房」的屋頂,這次實驗表明:二道井子遺址的先民完全可能造出使用小型穹頂的土坯房。此前,人們普遍認為早期中國沒有使用土坯或磚砌體建造穹頂房屋的技術傳統。

張劍葳續表示,這就是實驗考古的價值:設定條件、通過實驗來驗證假設,為不同學術觀點的人提供一個驗證「腦洞」的平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