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霖沅 香港華菁會會員
在近期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強調,要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香港澳門合作,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韓正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在中央統一規劃的引領下,推動大灣區內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補,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是未來大灣區最重要所在。但有以下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必須尊重市場的決定。「粵港澳大灣區」牽涉到「一國兩制」及三個獨立稅區,政府指引規劃只是一種引導,最終的建設必須符合市場需求和市場自主分工。雖然「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央政府提出的新概念,但要將其最終落實,就必須尊重市場,有效整合協調三地資源才是未來大灣區發展的保障。
第二、不可片面地偏袒某一方的利益。「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獨特之處在於需要統領和協調各自獨立卻又相互依賴的行政個體,這是前所未有的一種新嘗試,三方需放下個體利益進而達成共同接受的地區利益。規劃和決策者必須廣泛徵詢和考慮各方部門和各界人士(包括官員、學者和工商界)的意見,不可片面偏袒某一方利益。
對於大灣區的發展,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首先,粵港澳大灣區概念的核心在於「粵港澳」,而不是「大灣區」。對標東京灣區、紐約灣區或舊金山灣區這三大世界級灣區的成功要素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網絡、經濟結構、資源配置能力和經濟體量上都有十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中央政府選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灣區經濟」的標杆和引領者,更多考慮的是粵港澳三地所擁有的制度優勢互補性和自身優勢的兼容性,而絕不是簡單的選擇幾座城市。
第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核心和實質,是促進粵港澳合作的拓展和深化,保障「一國兩制」下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幫助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粵港澳地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在中央政府層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意義在於打造對外開放的新門戶。在當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正面臨新一輪對外開放的機遇和挑戰,粵港澳大灣區可以憑借「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尋求制度創新和探索新規則,建立高水平國際經濟合作的新平台,引領新一輪對外開放,這才是重中之重。
第三,粵港澳合作要從「優勢互補」走向「優勢整合」、從各施所能走向協同爭取、從各有精彩走向共同繁榮。要在全球格局、國家戰略中認識粵港澳大灣區的使命,在「引領中國發展新高度」、「連接中國和世界」、「引領改革與創新」三方面凸顯其角色和價值。
(未完,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