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詩語背後】定風波.重返黨校

2018-09-11

江 鄰

彈指之間卅度秋,校園重返話悠悠。掠燕湖邊垂柳樹,如故,滄桑不過一低頭。

莫笑當年年少夢,衝動,歷經風雨未曾休。道是初心皈馬列,本色,熙熙天下匹夫憂。

今年九月一日,我再次來到位於北京西郊的中央黨校學習。上一次來黨校學習,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當時二十出頭的熱血青年,而今已年過半百。三十年,半個甲子,幾乎就是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當年來黨校,是在理論部讀研究生,唸了三年,接茪S去北京大學唸了三年。兩種全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加上這麼多年的工作經歷,尤其是這次以培訓部學員身份入校,總算對黨校教育的性質和作用,有了比較真切的認識。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校自成系統,在當今中國教育體系中佔有獨特地位。教育歷來承擔荂u傳道」和「授業」兩大責任。如果說普通高校的主要任務是「授業」,是講知識的地方;黨校的主要任務則不是講知識,而是「傳道」。到黨校學習,求知是一方面,而首先在於悟道。當然,黨校每每坐落於山青水秀的地方,圖書資料齊全,非常適宜讀書。就我本人而言,黨校三年讀的書,就比北大三年讀的書多一些,聽的講座也全面一些。

基於「傳道」的需要,黨校的主業主課是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中央黨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江西瑞金時期。在當時工農武裝割據的嚴峻形勢下,黨校並不教學員怎樣打槍拚刺刀,而是講授工農聯盟、土地革命、武裝鬥爭理論。今天亦然,面對浩如煙海的知識和信息,黨校始終堅持以學習馬列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心,茪O提高學員的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這「一個中心,四個方面」,構成了黨校教學佈局的內核。

黨校一般不稱老師和學生,而稱教員和學員,班主任則稱組織員。對學員的要求,除了認真聽課讀書查資料,更需要「踱方步」、「冷思考」,全面提高宏觀思維能力。換言之,黨校教育不以學習知識見長,而茩咿颿銩Q信仰和組織觀念培育。這種教育模式效果如何?黨校副校長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第60軍在長春集體投誠,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整體收編。一年後整編結束,跟隨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南下參加鄂西戰役,大敗國民黨第79軍,俘虜了代理軍長、副軍長,俘獲敵軍7,000餘人。兩個月後,再隨第二野戰軍進攻四川,在成都戰役中俘獲國民黨官兵8,000多人,迫降17,000多人。

是什麼原因,使一支降師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爆發出這麼強的戰鬥力?黨史專家對這支部隊的整編過程進行研究,找到了三個決定性因素:一是收編後立即對部隊進行政治整訓,建立各級黨組織,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二是從解放區軍政機關抽調600名幹部到部隊中擔任政委、教導員和政治指導員,對士兵做思想政治工作;三是選派2,495名班長以上骨幹,到解放軍有關培訓機構進行政治理論學習,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通過這些工作,一支舊軍隊獲得精神重塑,具備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優勢和組織優勢,從而變成有戰鬥力的新型軍隊。

有說黨校是殿堂的,有說黨校是熔爐的,也有說黨校是陣地的。三十年前來這裡報到,我並不十分清楚其中的含義。三十年後又來這裡報到,我才明白,那一天真正開啟了自己的人生之旅。之後的歲月,都受益於從此吸取的精神營養。

這次重返黨校學習,恰逢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埃及總統塞西應邀來中央黨校演講。演講前,塞西參觀了校史館。他結合當今世界局勢,特別是中國建設成就和埃及走出阿拉伯之春的經歷,談了自己的感受。他說中國之行對自己觸動最大的,是在校史館看到的中國共產黨兩大精神財富: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黨校校園很美。建築宏偉大氣,佈局井然,綠樹成蔭。更難得的是,當年修建黨校時,取泥成湖,堆泥成丘,使得平坦開闊之外,亦呈起伏蜿蜒之貌。校園內有一人工湖,名「掠燕湖」,風光尤勝。半個多世紀以來,掠燕湖畔,亭台宛然,垂柳依依,見證茪@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