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鄰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這兩百年,世界發生的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而這些變化在一些根本性的方面,或者說方法論上留下了馬克思的烙印。
馬克思1818年出生於德國特里爾,父親是一名律師。馬克思的故事,通常從他17歲中學畢業那年講起。畢業前夕,馬克思寫了一篇作文,題為《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
波恩是萊茵河畔一座美麗的小城,寧靜而浪漫。波恩大學位於市區中央,但其院系和數百幢建築分散於全城。馬克思中學畢業後,遵父命到這裡讀法律。在大學裡,他與一幫來自家鄉的中產階級叛逆少年,組織了一個特里爾酒館俱樂部,並擔任聯席會長。他們放浪不羈,引起了一夥普魯士貴族學生的注意。在一次衝突中,這夥貴族學生強迫俱樂部成員下跪,讓他們發誓效忠普魯士貴族,或者接受決鬥。馬克思挺身而出,結果在決鬥中左眼角被對方軍刀劃了一道傷疤。圍觀眾人驚出一身冷汗,馬克思卻認為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枚榮譽勳章」。
怎樣看待這份豪俠和桀驁?在今年馬克思誕辰紀念日,波恩大學教授托馬斯.貝克接受記者採訪,會心地說:「那個時期的馬克思是個叛逆少年,與後來直接對抗普魯士當局及其政治環境相比,他那時更多的還是想不受家庭管制,渴望自由。」
一方面是為人類工作的使命感,一方面是渴望自由的天性,構成了馬克思最深層的精神基因和人道主義情懷。縱觀馬克思的一生,飽嘗顛沛流離、貧病交加之苦,但始終初心不改。對人類的大愛,為自由而吶喊,貫穿於馬克思全部的思想和科學活動,滲透在他所有的文本之中。
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這單靠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是做不到的,必須遵從人類社會運動的內在邏輯。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
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的根本區別,在於它將唯物論建立在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上,以人為出發點,以人為中心,以人為最高目的。它從人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中理解世界和歷史,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因而也被稱作實踐唯物主義。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馬克思主義的永琤D題。生產力的普遍發展推動生產關係變革,而每一次由生產關係的變革所帶來的生產力的解放,也首先意味茪H的自由的推進。直到有一天,代替那存在荈弁觼M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馬克思關注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與自然相聯繫的、處在社會關係和歷史發展中的現實的人。為此,他深入分析資產階級社會創造的大工業,其間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以及它不斷開闢的世界市場。大工業建立世界市場,世界市場反過來促進大工業的擴展。隨茈@界交往的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逐漸被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消滅,各民族的精神產品也逐漸失去固有的民族性,人類歷史真正成為了世界歷史。
科學預見一個一個變成現實,馬克思主義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一個多世紀以來,馬克思的學說始終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馬克思也被公認為「千年第一思想家」。
然而,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他不但以科學思想的利刃,深刻剖析了資產階級社會的運行邏輯,它對人類歷史的巨大貢獻和根本缺陷,而且身體力行投身到改造舊世界的偉大工程中。鬥爭是馬克思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在馬克思的墓碑上,鐫刻茈L27歲時寫下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馬克思的事業,得到一代一代革命者的擁護和追隨,當然也遭到了舊勢力的忌恨、誣衊和詛咒。可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恩格斯說得好,馬克思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任何反對者,無論過去的還是現在的,都不得不折服於馬克思的邏輯力量。實際上,現代社會的一切進步,都不過是對資本主義弊端的克服,是共產主義因素在相關領域的生長。
想當年,特里爾小城那個17歲的翩翩少年,在立志「為人類而工作」的時候,預計到自己將對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作用嗎?他而立之年與恩格斯一氣呵成的《共產黨宣言》,不僅成為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的著作,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讀物。可以想見,只要這個社會的基本問題沒有解決,那些存在於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之間的使人受屈辱、被奴役、被遺棄、被蔑視的一切關係沒有被推翻,那個消滅了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社會秩序沒有建立,馬克思還會常說常新。
滄桑兩百年,再讀馬克思。我們讀到了一個批判的、戰鬥的馬克思,一個直率任性、崇尚自由的馬克思,一個洞見深刻、充滿大愛的馬克思。有道是:
一念風雲起,滄桑兩百年
熙熙攘攘處,猶在讀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