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明日大嶼」造福未來 拒絕混淆視聽阻發展

2018-10-19

王惠貞 全國政協委員 提案委員會副主任 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出的「明日大嶼」計劃,令人眼前一亮。這是一項規劃長遠、具有魄力的宏大規劃,從根本上解決本港土地供應不足的難題,更為未來發展未雨綢繆,提供持續而穩定的動力,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明日大嶼」計劃順應民意、符合香港利益,卻遭到少數人泛政治化的干擾,有人甚至借反對計劃鼓吹「港獨」,明顯是混淆視聽、誤導公眾,企圖再掀起政爭惡浪,拖慢香港發展的腳步。廣大市民必須支持政府做好「明日大嶼」計劃的研究和規劃,盡快將希望變為現實。

「明日大嶼」計劃涉及大規模填海造地,面積多達1,700公頃,不僅可安置人口近百萬,更會成為香港第3個核心商業區,惠及香港未來,展示本屆政府事不避難、積極有為的管治新風,有遠見和決心為未來做好準備。

計劃順應民意急民所急

土地供應不足迫在眉睫,市民最希望政府積極覓地建屋,從根本上解決困擾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在施政報告公佈前夕,九龍社團聯會發表調查報告,顯示本港市民最關心仍然是土地房屋政策,佔逾三分一。當中最多人(35.2%)認為填海造地應是土地供應的重點政策。由此可見,「明日大嶼」計劃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回應社會的迫切要求。

本港對安老、社區共融等多項服務,對土地的需求也很迫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曾表示,本港需要對人口老化作出準備,以現時的資助安老院舍的需求率推算,2037年至2047年的10年間需興建約458間資助安老院。以現時約每年建成2至3間安老院的速度,要達成上述數目難度很大,問題關鍵在於覓地困難。因此,大規模填海造地,不僅解決居住問題,也為完善各種社區服務提供必要條件。

但有少數人並不是採取客觀理性的態度討論,「大白象工程」、「耗盡儲備」、「禍留後代」之說甚囂塵上,這根本是誇張失實的恐嚇,企圖危言聳聽,刺激市民反對計劃,令計劃寸步難行。

事實上,「明日大嶼」計劃填海分階段進行,工程費用分十多年支付,有如分期付款,每年不過數百億,而現在本港每年的基建費已高達千億。計劃填出來的土地是資產,賣地可以帶來可觀收入,不僅可收回部分成本,還可增加儲備,這是香港長期行之有效的辦法,港人應該最清楚的。因此,「明日大嶼」將「耗盡儲備」的說法根本不成立。

至於填海可能帶來環保問題,也應理性分析。填海造地不代表一定會影響生態發展,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其建造工程的其中一段是中華白海豚棲身地,當局展開工程前採取系列措施去保護白海豚,大橋建成後,調查數字顯示,中華白海豚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

如果不理性看待填海,阻礙有遠見、有承擔的規劃落實,只會令土地不足問題積重難返,這是違背民意,對下一代不負責。

「港獨」騎劫遊行必須零容忍

必須警惕的是,有「港獨」組織騎劫近日反「明日大嶼」計劃的集會遊行,肆意呼叫「港獨」口號,煽動暴力抗爭。林鄭特首在施政報告指出,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對任何鼓吹「港獨」,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及發展利益的行為絕不容忍。對於此類行為,特區政府將無畏無懼地依法應對,以維護國家和香港的利益。她表示,會探討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問題。

林鄭特首態度鮮明反「港獨」,強調要加強香港各界對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了解,增強市民「一國」意識,值得點讚。社會各界支持政府依法辦事,維護國家安全,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保證香港堅定前行,燃點希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