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評論員
反對派之所以妖魔化「明日大嶼」,刁難和反對特區政府填海造地,是企圖使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無法紓解,讓反對派可在香港的土地房屋困局中興風作浪,謀取政治私利。
妖魔化「明日大嶼」聳人聽聞
反對派妖魔化「明日大嶼」,其聳人聽聞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反對派聲稱,「明日大嶼」將耗盡香港的儲備,又將「明日大嶼」計劃與單程證制度掛u,聲稱填海「明益」新移民。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社評聳人聽聞稱:「林鄭瞇埋眼燃燒萬億財儲」,「新一輪獻媚中共權貴大撒幣,以討好中共權貴,實在居心叵測,如不能懸崖勒馬,勢成千古罪人」云云。
其實,反對派妖魔化「明日大嶼」才是居心叵測。反對派之所以妖魔化「明日大嶼」,刁難和反對特區政府填海造地,其險惡用心就是要將香港年輕人壅塞在人生困境之中,以激發他們的偏激情緒,培育「憤青」產生的土壤,使他們成為反對派的最大票倉,為反對派爭奪香港管治權奠定社會基礎。
林鄭特首出席立法會施政報告答問大會時回應強調:「『明日大嶼』的願景是為香港開拓更多土地,滿足香港未來20、30年的發展。」林鄭指出,近年社會將填海「妖魔化」,其實香港開埠以來的發展均依靠填海,不少新市鎮、金融區,甚至是新機場都是靠填海得來。林鄭強調,大型基建離不開龐大投資,但這龐大投資並非一年花盡,工程可能要十三至十五年進行,「不要將數目合併說成明日用完儲備、明日用完公務員長俸金來嚇市民」。
香港競爭優勢弱化,深層次矛盾顯現,包括經濟結構單一、貧富懸殊擴大、社會向上流動性減少,房地產價格高企,不但妨礙市民改善居住條件,而且遏抑各行各業成長,導致貧富懸殊和社會矛盾加劇。香港的土地房屋困局,導致中產與年輕一代怨氣飆升,堵塞了年輕一代向上流動的途徑,令他們無法實現人生計劃,包括結婚和生育。這個深層次矛盾的根子,是由於香港政府過往缺乏長遠和清晰的土地供應和房屋政策,也缺乏推行長遠策略的能力。
「明日大嶼」紓解港深層矛盾
新加坡的發展方向之一,就是大幅填海造地。1960年新加坡土地面積僅得581.5平方公里,2017年已升至721.5平方公里。香港在同一時間內,土地面積由1,020平方公里僅增至1,111平方公里。前者升幅24.1%,後者升幅僅8.9%。香港房屋用地在2016年只得7,660公頃;新加坡房屋用地在2010 年已有10,000公頃,比香港多達三成。
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是回歸以來特區政府首次提出思路創新,理念明確,可行性高的長遠規劃。這個規劃填海造地1,700公頃,可提供26萬至40萬住屋單位,供70萬至110萬人口居住,其中七成為公營房屋。除房屋之外,新增土地亦會作為香港新交通樞紐,將大嶼山、屯門、港島連接起來,建設成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料創造高達34萬個職位。這個規劃的重大意義,在於可紓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回歸以來的香港缺乏長遠規劃和大願景目標,不能適應長遠發展的需要。目前香港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期,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為香港紓解房屋土地困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點燃了希望,應該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