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映雪囊螢】武俠為題小說 提倡俠義精神

2018-11-15
■金庸為武俠小說寫下光輝的一頁。資料圖片■金庸為武俠小說寫下光輝的一頁。資料圖片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仙逝,全城哀悼,他的十五部小說作品,也因而被普羅大眾拿起重溫。不少華人都是讀金庸小說長大的,不少學者更說過,是金庸為他們開啟文學的大門,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小說家倪匡,向來對金庸十分推崇,他簡潔地評論︰「金庸小說,天下第一,古今中外,無出其右」。

武俠小說向來被人認為難登大雅之堂,只是市井人民、普羅大眾消遣解悶的通俗讀物,如文學評論家夏至清便說過,自己不會浪費時間讀武俠小說。然金庸小說卻是博大精深,且藝術成就更高,已達至雅俗共賞的層次。金庸生前曾說:「武俠小說本身是娛樂性的東西,但是我希望它能夠多少有一點哲理或個人思想,通過小說可以表現一些自己對社會的看法。」

從起初在報刊連載,到後來結集成書;從通俗小說而至文學作品。金庸的武俠小說經歷數十載而不衰,別具魅力,更如《紅樓夢》般被不少學者研究索解。「金學」近數十年在學術界已成一門學科,除論文、研究專書外,以此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屢見不鮮,北京大學中文系更開設金庸小說課程。

清朝出現第一部

武俠小說,由來已久。追溯起源大概可至唐代傳奇《蜀w客傳》。也有人說司馬遷《史記》中的遊俠、刺客列傳,或魏晉、六朝間流行的神異、志怪小說已有武俠小說的影子。中國最早出現的長篇武俠小說為清代名著《三俠五義》,晚清社會充斥矛盾,小說體現底層人民意願,反映了晚清社會的市俗願望。

1950年代起,金庸、古龍及梁羽生等興起「新派武俠小說」年代。新派武俠小說在傳統武俠小說的基礎上加上現代,甚至西方元素,不囿於傳統觀念及陳腔濫調,用較新鮮的文字和角度去演繹歷史。新派武俠小說風靡華人文壇,不少小說作品被拍成電影、電視劇,有的更被改成漫畫、電腦遊戲,不少角色如郭靖、白髮魔女、陸小鳳都是膾炙人口的角色。

歷代以武俠為主題的故事,多寫武林幫派之間的爭鬥、江湖中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民族國家的俠義精神。武俠小說的歷史背景多為中國古代(大概因為現代有槍炮子彈,武功已無用武之地),尤以改朝換代、漢族與外族戰爭之亂世較常見。也有描述幫派鬥爭為主的。

武俠小說又稱「俠義小說」,因武俠小說都提倡「俠義」精神。「俠」是對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尤其是指為了平反旁人面對的不公道。「義」是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往往具有犧牲自己的含義。

因此,武俠小說中人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出於惻隱之心;除暴安良,鋤奸誅惡,是出於公義之心;氣節凜然,有所不為,是出於羞惡之心;挺身赴難以德報怨,是出於是非之心。小說俠士的價值觀,乃至於整部作品的精神基調,是建立在行俠仗義的基本思想上的。

■迪尼路 現職中學教師 gglit@hotmail.co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