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德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習近平主席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可見,弘揚中華文化本來就應該是「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內核。我們必須要將弘揚中華文化與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十八大以來,中央積極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斷提升香港國際文化地位,有力地促進了香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完整的現代化產業鏈必將有力地推動香港經濟第三次轉型,加快形成世界矚目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創科中心並駕齊驅的宏大發展格局。進入新時代,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應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的特色文化、與時俱進,帶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一國兩制」體現優秀中華文化
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必須認同「一國」。可以說,認同「一國」的文化基礎就是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聯辦王志民主任引用習主席的一段話:「『一國兩制』包含了中華文化中的和合理念,體現的一個重要精神就是求大同、存大異。」這本身就是優秀傳統的中華文化。
優秀傳統的中華文化無時無刻地都在影響着廣大港人,中華文化的傳承已成為香港一種歷史性潮流,如 「和為貴」、「百善孝為先」等優秀傳統中華文化在香港得以發揚光大,廣大港人愛香港、愛家人、愛拚搏、守法制、重文明、講禮貌、尊老愛幼已成為社會時尚和自然風氣,而「獅子山精神」更激發港人奮進,使香港投資環境享譽國際,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並成為了全球公認的金融中心、商貿中心、航運中心。這是廣大港人最引以為自豪和驕傲之處。
伴隨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中華文化已深入到香港社會各階層,特別是香港回歸祖國22年來,廣大港人認同了基本法,接受了國民教育,親歷了偉大祖國作為香港堅強後盾,支持香港渡過亞洲金融危機和世界金融危機。祖國不斷送優惠政策大禮包給香港,支持香港經濟、社會、民生發展的助香港、解困難、做實事的舉動,使廣大港人對「一國兩制」信心堅定,國家意識、民族觀念、「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自己當家作主的理念不斷提升。如今的香港:「香港好、祖國好;祖國好、香港更好」的中華民族文化理念已成為香港社會的廣泛共識,中華民族凝聚力持續增強。
伴隨着祖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擴大,特別是香港回歸祖國22年來,中華文化日益深入人心,香港人心回歸祖國,首先是中華文化的認同這一共識普遍被社會所接受。舉個例子,過去,香港人不願學習普通話,而現在「學好普通話,走遍祖國各地衣食住行都不怕」已成為一種社會認同和風氣。如今的香港:中華文化已成為香港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利用香港優勢 講好中國故事
成立19年來,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已擁有560多家屬會社團及15萬多名會員,具有貫通上中下各社會階層、融匯左中右各社會派別,聯繫男女老少各社會人士的巨大功能,已成為香港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社團。總會19年來出版書籍1,500多部、自辦雜誌5本500多期、自辦報紙600多期,緊密配合時局在各類媒體發表文章38,000多篇,深入小區表演、推廣基本法、普通話700多場,組織全港100多家學校、20多萬學生開展國民教育和徵文大賽。現在的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已是香港弘揚中華文化的主體力量,在文化促進香港人心回歸、促進香港社會和諧、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促進參政議政能力、促進兩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促進香港與內地和國際友好交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了香港愛國愛港、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生力軍。
進入新時代,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下,香港應把握發展新機遇,以發揚光大中華文化的民族性和包容性為己任,利用香港特殊地位,講好中國故事,全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衷心祝願偉大祖國早日建成現代化強國,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