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中美貿易摩擦讓誰坐不住?

2019-01-10

許楨 博士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中美雙方就貿易問題在北京舉行的副部長級會議已結束。此前,有美國記者拍到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會場出現,據信為兩國代表打氣。會議進行了兩天,一方面,反映中美之間要處理的問題仍多,要花更多時間、精力,才可能談妥最基本的落實細節;另一方面也說明雙方對於成果的殷切期待。

誠如筆者去年所論,考慮到中美經濟態勢,以及各自投資市場的氣氛,「以拖待變」是中國最適宜的策略,不必急於2018年內與特朗普團隊達成貿易及投資協議。說到底,中國不是加拿大、墨西哥,在經濟上並不依賴對美出口;更不是日本、韓國,在安全上、外交上,不必以華府馬首是瞻。獨立自主的外交、經貿體系,使到中國綜合國力雖然仍未如美國般強大,卻比起美國其他任何貿易夥伴都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不可能逼中國簽城下之盟

中國經濟抗打擊能力強、中央政府管控的能力集中,自然可以空間換時間,即使特朗普團隊採用不同手段,製造實質及心理壓力,也難以逼迫中國簽城下之盟。2018年特朗普趁美國就業、投資、消費正旺時,向中國祭出關稅大旗,中國企業對產業擴張倍加謹慎。在數據上講,2018年下半年美國聲勢看似大漲,而中國則增長放緩。

但不可否認的是,特朗普揚言美國2018年第3季經濟數據比第2季好,第4季又比第3季好,2019年一定比2018年好,終成泡影。很明顯,2019年上半年,美國的投資及消費信心,難以與2018年相提並論。諉過於美聯儲也好,後悔對中國出手太重也罷,想要在數月內扭轉美國市況,已遠超特朗普團隊的能力之外。

如今,美國經濟增長預期下滑到2%左右,道指回落到2017年中的水平;作為對照,中國經濟繼去年底之後,仍然在低位滑行,但第一階段的尋底已完成。在農曆年前後,東南沿岸的工廠接單、復工情況如何,固然會影響未來一到兩季中國出口、投資及消費信心。然而,國際財經界普遍將關注焦點放在中央政府提振經濟的財政、貨幣措施之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相關政策的落實情況,將決定亞太地區未來一年或更長時間的經濟走向。考慮到中央政府負債低、宏觀調控手段多,市場對後市緩步復甦具有信心,是合理預期。

恰逢其時,蘋果電腦發出紅色盈警,乃近年鮮見。蘋果行政總裁庫克開宗明義表明,蘋果業績不振,與中國及周邊地區的消費力轉弱相關。說明美國與亞太諸國,不只在經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中國就是當中地盡其利、貨暢其流、人盡其才的樞紐。

美國投資者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馬斯克將旗下特斯拉(Tesla)首個大型海外工廠設於上海,以逆向的方式告知特朗普,美國建立貿易壁壘,對中國經濟或有一時三刻的影響,但長遠而言,沒有幾個美國企業家、投資者願意放棄中國市場。

從2018來到2019,中國「以拖待變」讓特朗普底牌盡現。特朗普還說中國經濟不行而亟待談判成果,不過是「夜行吹口哨」。此輪談判後,中國主要動作在於大舉購入大豆、玉米、天然氣、石油等第一、第二產業的原料及燃料,甚至以此為基礎,建立相關戰略儲備。在戰略產業市場開放方面,或許在金融領域有調整空間。

總體而言,中國國企、民企對銀行、能源、航空、通訊四大支柱產業的絕對主導格局,不應該、不可能、也不必要改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