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言必有中】古今四聲不同 起名注意平仄

2019-04-10
■了解古之四聲,有助欣賞古文,岳飛的《滿江紅》也變得押韻了。 資料圖片■了解古之四聲,有助欣賞古文,岳飛的《滿江紅》也變得押韻了。 資料圖片

上次跟大家談過對聯的閱讀與書寫,提及對聯上句末字是仄聲,下句末字是平聲。那麼何謂平?何謂仄?平就是指平聲,如普通話裡的陰平和陽平這兩個聲調。仄是傾斜的意思,廣州話讀如側。仄聲也就是側聲,凡平聲以外的聲調便統稱為仄聲,如普通話裡的上聲和去聲。這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便是現代漢語共同語─普通話裡的四聲。唐宋時期的共同語,除了有平、上、去這些聲調之外,還有入聲。入聲至今仍在一些方言如粵語、閩語裡保留着,但在普通話裡已演變成其他聲調,這是語音發展的不同演化現象。

古今四聲不同,平仄的指涉也不一樣。對聯和古典詩詞等文藝形式,在唐宋時期已發展起來,那時候的語音稱為中古音,也就是中古漢語。

因此,認識古之四聲,有助欣賞古人作品,例如名篇《滿江紅.怒髮衝冠》,相傳為宋代名將岳飛所作,內容激昂悲壯,全詞押入聲韻。

根據古書的描述,入聲的音韻特點是直、短、促、急,正好配合該詞的情感,若換成其他聲調,便顯失色。譬如韻腳烈、切等在普通話裡唸作去聲,去聲哀遠,已較難保留原詞的音調,至於歇、缺念作陰平,平聲平穩,更難表現其激烈的節奏。

平仄和四聲的應用,也見於日常生活,例如起名。兩字組合一般避免仄仄連用,如許升(仄平)總比許禮(仄仄)來得響亮。三字組合也盡量不用仄仄仄,如鄭妙麗三字皆為去聲(廣州話皆屬陽去),唸來低沉,無抑揚變化,如果改成鄭詩麗(仄平仄)便有了聲調的高低起落。三字連用平聲也要注意,如陳榮強三字皆為陽平聲,唸起來也沉實呆滯,如果改為陳君強,第二字雖然仍屬平聲,但由陽平改成陰平,便增加了連讀時的高低變化。

這次由古今四聲談到中文名字的聲調,而關於中國人起名的文化習俗也有不少,往後有機會可以跟大家談談。

■葉翠珠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語言通用教育學部講師

網址:www.hkct.edu.hk/

聯絡電郵:dlgs@hkct.edu.hk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