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洲 中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佈重磅文件《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下稱《任務》),要求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允許租賃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戶口落戶。
根據《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目前已有92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超過100萬。其中,超大城市4個,特大城市10個,I型大城市13個,II型大城市65個。
逾2億流動人口未「市民化」
中國過去的城鎮化很大程度上以土地為中心,憑借低要素成本建立產業競爭優勢,依靠土地「非農化」增值撬動銀行信貸進而加快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發展,推動城市邊界不斷擴大。但是大量流動人口並未伴隨土地「非農化」而實現「市民化」。
目前,中國有超過2億的流動人口常住在城市但卻沒有城市戶籍,其背後隱含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制度缺陷已經嚴重約束了勞動力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優化,制約了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擴大,阻礙了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步伐。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可以充分釋放新型城鎮化蘊藏的巨大內需潛力,為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提供新動力。中國勞動年齡人口高峰期已在2012年到來。
勞動人口連續7年雙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7年出現雙降,7年間減少了2,600餘萬人。新型城鎮化的根本途徑必須要通過改革消除現有制度對要素自由流動的束縛、減少政府部門對資源配置的干預,而戶籍制度改革則是破除流動障礙的關鍵。本次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政策的核心就是通過戶籍制度改革來實現勞動力要素有效流動,公共服務均等化和資源配置優化,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城鎮化為資本市場注新活力
資本市場方面,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將為資本市場注入新的活力,為投資者增加新的長期投資機會。行業板塊方面,房地產、高端製造、消費升級、醫療、教育、基建和物流等行業有望受益,相關行業龍頭公司可重點關注。
第一,房地產板塊將是最直接受益者。《任務》明確了大城市要全面放開落戶條件,預計大量過去城鎮化政策下三四線城市的流入人群以及三四線城市的高資產群體,未來有望在新政引導下向放寬落戶的一二線城市和核心三線城市流入,帶來大量的置業需求,直接利好房地產板塊。建議重點關注在一二線城市和核心三城市,尤其是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以及成渝城市群,有一定土地儲備以及佈局的房地產龍頭企業。
第二,《任務》提出要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利好高端製造和消費升級板塊。在新型城鎮建設政策推動下的城市人口持續增長將有利於促進消費升級,促使國內企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質量,推動中國製造業邁向中高端,從而有利於實現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建議重點關注在細分領域已形成競爭力的自主品牌龍頭企業。
第三,《任務》提出要在隨遷子女較多的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全面推進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提高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線上結算率,推進遠程醫療和社區醫院高質量發展。建議關注相關醫療及教育公司的投資機會。
第四,《任務》提出要綜合考慮人口規模結構和流動變化趨勢,構建有前瞻性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建管能力。基建和物流板塊也將受益。
本文為筆者個人觀點,其不構成且也無意構成任何金融或投資建議。本文任何內容不構成任何契約或承諾,也不應將其作為任何契約或承諾。■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