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舞台到講台 傳國粹心不變
馬少敏是梅葆玖先生在西北收的唯一弟子,也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對於這樣一位西北的弟子,梅葆玖先生給予了很多期望,當馬少敏進入西北民族大學當教授時,梅葆玖先生更為她寫了「國粹藝術 薪火相傳」幾個字,並贈送了關於京劇藝術教學的相關資料,希望她在學校把梅派藝術傳承下去。馬少敏沒有忘記老師的囑託和期望,她在學校認真傳授技藝,用自己的專業精神和熱情帶動學生學習京劇,受到學生的喜愛。■文:香港文匯報記者楊韶紅、劉俊海
集「梅花獎」得主、梅葆玖先生西北第一位弟子、「梅派」傳承人等多個光環於一身的馬少敏,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很低調、隨和。採訪中,她並沒有過多地講述自己的榮譽和成功,而更多的是感恩曾經給予過她幫助的老師和搭檔們。在西北民族大學工作後,她依然沒有放棄繼續學習,提升京劇藝術水平,同時還要花時間學習製作課件,研究教程,將心思放在了怎麼更好地傳承京劇藝術上。
少時結緣京劇
馬少敏對藝術的喜愛源於家庭的熏陶,小時候她的父親在原蘭州東風劇院上班,經常帶她去看京劇等各種演出,那時京劇這門藝術便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1979年甘肅省藝術學校招生,10歲的馬少敏考入了京劇班,從此便與京劇這門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馬少敏說:「我在省藝校學習了8年。前6年,老師根據我的身體條件和嗓音讓我專門學習青衣、花衫,還學習演唱了幾齣傳統京劇折子戲。畢業後留校繼續學習了2年,並且跟着學校從北京請來的王小蓉老師學梅派劇目《天女散花》。之後進入甘肅省京劇團,真正開始了我的專業之路。」
1998年,在甘肅省京劇團的支持下,馬少敏考入了中國戲曲學院繼續學習。她說,現任北京京劇院副書記的王桂生是對她幫助最大的一位朋友,在生活、學習中給予了她非常多的幫助,為她介紹了很多名師。此外,蘇盛琴、陸淑綺、陳永玲、于玉衡、姜鳳山、沈世華、陳寶賢、陳琪、楊春霞、李維康等等,都是她百般感謝且讚不絕口的老師,這裡面有她的專業老師,還有一些是其他戲曲專業的老師,更有一些是課外老師。
馬少敏告訴記者,在北京學習的兩年,是她藝術提升最大的兩年,她不僅學習了劇目《鳳還巢》、《坐宮》、《宇宙鋒》、《捧印》、《廉錦楓》、《貴妃醉酒》等,還學習了昆曲劇目《刺虎》、《遊園》。最重要的是,她結識了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這也成為她人生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
「奪梅」 圓拜師夢
馬少敏還清晰記得,第一次見到梅葆玖先生是1998年在中國戲曲學院學習時。「當時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團長王桂生帶我去長安大戲院觀摩梅葆玖徒弟的演出,我們在後台見到了梅葆玖先生。第一次見到先生,我甚至不敢往前走。王桂生老師向梅葆玖先生介紹我是甘肅的京劇演員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梅葆玖先生非常溫和地和我打招呼,還問我甘肅京劇的發展情況。這一下子打消了我心中的緊張感和距離感。」
和梅葆玖先生的一面之緣後,馬少敏便有了拜師的想法。她說:「梅蘭芳京劇團有一次演出《穆桂英掛帥》時,一名扮演女兵的演員病了,我臨時頂缺,因此有了第一次和梅葆玖先生同台的機會。在舞台上看梅葆玖先生演出,他的表演、身段、演唱都非常吸引我,當時我就萌生了拜梅葆玖先生為師的想法,但是一直不敢說出口。」
回到甘肅後,甘肅省京劇團決定為馬少敏量身打造一部劇,因此京劇《絲路花雨》提上日程,2006年正式開始排練。馬少敏說:「京劇《絲路花雨》是為我量身定製的,著名作曲家朱紹玉先生根據我的特長,作曲時在戲中加入昆曲、京劇以及西部花兒的唱法。說實話,排演京劇《絲路花雨》對於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那時舞劇《絲路花雨》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品牌,幸好我學習過梅派的經典劇目《天女散花》,有一些基礎。排演期間,我在甘肅拜的師傅、甘肅省京劇團前輩藝術家陸淑綺先生像母親一樣照顧我,又給了我很多京劇表演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她也是京劇《絲路花雨》的導演之一,讓我對排演好這部戲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底氣。」
在該劇策劃時期,馬少敏就已經開始到高校學習敦煌舞,拍戲前還到敦煌去體驗生活。而甘肅省歌舞劇院的幾位「英娘」也給了馬少敏很多幫助。她表示,京劇《絲路花雨》這齣戲把敦煌舞蹈戲曲化了,在繼承梅派元素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創新。在演出的過程中有長綢舞還有琵琶舞,琵琶舞不只是把原來的舞蹈照搬過來,而是融入京劇的手眼身法步,以更好地表現英娘這個角色。
《絲路花雨》首演後便取得成功,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2009年,馬少敏也因此成為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獲得者。她說,京劇《絲路花雨》在北京演出時,梅葆玖先生也親自去劇場觀看並稱讚。那幾年,凡是有機會去北京,她都會親自上門拜訪梅葆玖先生,並通過王桂生老師表達了拜師的意願,將自己從中國戲曲學院畢業回團匯報演出以及日常在團裡演出的視頻資料寄送梅葆玖先生。經梅葆玖先生慎重考察,2011年9月,馬少敏如願拜梅葆玖先生為師,踏入「梅門」,成為梅葆玖先生在西北的第一位弟子。
京劇在校園
2013年,馬少敏自甘肅省京劇團調入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任音樂戲劇教研室主任、教授,從事音樂戲劇教學研究及京劇藝術傳承工作。對於馬少敏的工作調動,老師梅葆玖並沒有反對,還對她說:「你在舞台上是傳承京劇藝術,在學校教書也是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京劇藝術。」
為了弘揚京劇藝術,在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領導和老師們的支持下,馬少敏和搭檔姜肅泉老師為音樂學院的研究生開設了《京劇藝術欣賞》、《京劇藝術體驗》、《劇目與作品排練》、《舞台表演基礎》、《戲曲經典模唱》等課程,為舞蹈學院的學生教授《戲曲水袖技法》、《戲曲身韻》等課程,並面向全校師生舉辦了《京劇藝術系列講座》。另外,他們還經常參加藝術下鄉、京劇進校園等活動,廣泛推動和普及京劇藝術。
馬少敏說:「離開舞台,站上講台,我為的就是要將京劇傳承下去,京劇在校園,讓更多人了解京劇、喜歡京劇,如果通過我的努力能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走進劇場去欣賞京劇,那我的努力就有了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