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長約1,700米,共有700多個洞窟......」說起3,500公里之外的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香港公開大學語言研究與翻譯專業大二年級學生李惠引如數家珍。幾個月前,李惠引作為香港首批15名「敦煌實習生」之一,與莫高窟「親密接觸」6個星期。近日,她作為「過來人」,向打算參加第二期「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的香港大學生介紹在莫高窟擔任實習講解員的體會。
與莫高窟「老友重逢」
李惠引在香港出生長大,但對她來說,赴敦煌實習更像是「老友重逢」。「我中學時學習中國歷史,特別喜歡漢朝文化,聽老師講『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很想去看看,所以中學畢業時就與同學一起去敦煌畢業旅行。」
在莫高窟遊覽時,講解員的精彩解說讓李惠引對敦煌的歷史文化興趣更濃,萌生了在那裡當志願者的願望。一年後的暑假,她申請參加第一期「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從1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願望成真。
實習的前半段在密集的課程中度過。李惠引和同伴每人都有當地工作人員擔任指導老師,稱之為「師傅」。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學者也輪番給實習學員上課,介紹敦煌的歷史、地理、藝術等各方面知識。完成學習並通過考核後,李惠引如願領到講解員專用的證件和手電筒,興奮地把這兩件物品高舉在洞窟前拍照,紀念自己「上崗」。
李惠引說,她回想起來發現,自己對敦煌的認識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作為遊客,75分鐘遊覽7個洞窟,最大的感受就是「洞窟很震撼,沙漠很漂亮」;第二階段是實習的前3個星期,「不斷上課,我覺得自己簡直是一個博士了,對莫高窟非常了解。」第三階段是走上實習講解員崗位後,「遊客會問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也會考我一些很細微的方面,比如壁畫上這個顏料是哪裡來的、當時的人為什麼這樣畫......我才知道莫高窟不是幾星期甚或一年時間就可以完全了解的,這裡的很多講解員都工作了十年以上。」
發揮特長推廣敦煌
真正意識到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李惠引感到的不僅是震撼,更有對多年堅守敦煌的研究保護者的欽佩。她說,自己臨行前讀了相關書籍,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守護敦煌50多年的事跡。「看書時還沒有很深的感受,但實地看了樊院長當年睡過的土炕,聽她講半夜上廁所遠遠看見狼眼睛的綠光,再看到她現在仍不斷爭取讓更多人了解莫高窟......我覺得她一定是很用心,才會願意留這麼久。」
這群來自香港的大學生把對敦煌研究保護者的欽佩化作「為推廣敦煌出一分力」的動力。李惠引和同伴發揮外語優勢,在實習期間承擔部分莫高窟展覽說明的翻譯工作。還有同學發揮創意和多媒體特長,創作推廣敦煌的作品。
作為古今絲路的重要節點,敦煌自古以來就是多元文化交匯的地方。能在這裡接觸不同文化並發揮自身特長,李惠引備感自豪。她說,自己曾去西藏和青海旅遊,今年暑假還打算去北京實習。「我覺得應該把握機會去更多地方,了解不同的歷史文化,認識我們身處的國家。」 ■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