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從經濟特區到粵港澳大灣區

2019-05-04
■加速發展的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新使命。圖為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加速發展的大灣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承擔新使命。圖為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新華社

■ 雁 翔

40年前的4月30日,因意義非凡而載入歷史。這一天,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向鄧小平匯報廣東想利用毗鄰港澳有利條件,推出一些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以加快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高瞻遠矚的鄧小平朗聲道:「要辦一個特區。過去陝甘寧邊區就是特區嘛!但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一言激起千層浪,鄧小平之言在封閉多年的神州大地掀起巨大反響,中央遂派谷牧副總理率隊赴廣東、福建考察,研究創辦特區事宜。很快中央發文:在深圳、珠海和汕頭、廈門試辦「經濟特區」。沿海小城寶安率先發力,清靜荒涼的海邊響起驚天動地鞭炮聲。在對岸港人一片驚異的目光中,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誕生了。中國對外開放大門由此轟然打開,鄧公也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

鄧小平拍板創辦「特區」並非權宜之計,而是深謀遠慮的結果。1977年11月,第三次復出、已經73歲的鄧公首次外出就選擇廣東。當廣東省領導向他匯報一些農民「逃港」時,鄧小平尋思片刻道:「我們政策有問題,此事不是部隊能管得了的」,邊民為什麼拋家別子冒險逃港?這一棘手問題遂成鄧小平考慮創辦特區的起因。

「殺出一條血路來」,需要一股「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壯士斷腕的決心。在鄧公運籌帷幄下,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和橋頭堡,責無旁貸挑起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鄧小平力挺廣東把靠近港澳的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力爭三五年建成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同胞的遊覽區。一系列工作隨即推開:寶安、珠海兩縣大興土木建設外貿基地,香港招商局在寶安縣蛇口公社設工業區,國務院批准寶安、珠海撤縣設市......鄧小平說:「廣東、福建兩省8,000萬人,等於一個國家,先富起來沒什麼不好!」

今天我國經濟特區已從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市,增至海南經濟特區、新疆霍爾果斯、喀什經濟特區,共七處。深圳是經濟特區一個縮影。40年胼手胝足浴血奮鬥,從當年荒涼破落的小漁村到舉世矚目的經濟特區,深圳創造了無數個世界傳奇。我見到深圳市南山區蛇口街道86歲的梁老漢,40年前他是寶安縣蛇口公社同一個海邊小村的村支書。該村與香港新界的元朗隔海相望。他說:「當年寶安農民一年才掙二三百塊,窮得叮噹響,對岸卻是燈火輝煌的摩天大樓,所以『逃港』成為當地人『追夢』的首選。你看現在,我們的生活與對岸不差上下,反倒有不少港人來深圳購房定居呢!」

滿懷一種敬仰和感恩,我曾一次次用步履丈量深圳這片熱土:從羅湖的「深圳墟」到「城市名片」深南大道,從古老的大鵬所城到豪華的「世界之窗」,從沙頭角中英街到「最國際範兒」的蛇口工業園,從夢幻「歡樂谷」到遊覽勝地華僑城,從中華民俗村到「全國最美高校」深圳大學......深圳40年滄桑巨變,一個荒涼小漁村華麗轉身為擁有兩千萬人口的國際都會,變成擁有全球前三集裝箱港、亞洲最大陸路口岸,創業為榮、經濟發達、科技領先,擁有騰訊、華為、平安、萬科等七家世界500強的區域金融中心,令深圳浴火重生震驚世界......這一切,不都源於40年前鄧小平「要辦一個特區,殺出一條血路」號令麼?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40年經濟特區發展史,大大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力促進國有企業與民營經濟「兩艘大船」劈波斬浪、奮楫前行,譜寫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華彩樂章。中國今天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特區功不可沒,鄧小平先生厥功至偉。一位獲得中國「綠卡」、在寧波定居的德國人,在中國親歷了高速出行、連鎖餐廳、大型超市、微信支付、機器人服務和影劇院、遊樂場及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後,高興地對我說:「中國的歷史性巨變真的如夢如幻震驚世界,我已經完全融入中國,還娶了一位漂亮的寧波美眉!」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今天,一個新的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又震驚世界。粵港澳大灣區(GBA)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擁有7,000萬人口,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戰略地位非常顯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的重大決策,也是他親力親為的國家戰略,對於推動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和「一國兩制」偉大事業,對於深化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提升雙向競爭力均有重要意義。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她的施政報告中指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經濟社會帶來重大機遇,務必用好特區獨特優勢和中央對港支持,加強與內地合作,尊重經濟規律、奉行市場運作和推動自由貿易的三要素,將大灣區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打造成高品質發展的典範。

國際上不乏灣區成功先例。美國的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就分別是著名的「金融灣區」、「科技灣區」和「產業灣區」。硬件部分,它們都擁有吞吐量巨大的港口資源、後盾強大的金融中心、便捷的交通和公共設施、大批優質企業和製造中心。我們粵港澳大灣區這些方面也很完善,甚至領先:深圳港排名世界第三、香港第五、廣州第六,區內擁有港交所、深交所和大批金融機構,擁有被譽為世界奇跡的港珠澳大橋和港深廣高鐵,創新企業更是數不盡數。「軟件」方面,我們經過經濟特區40年錘煉,早已「潤物細無聲」,無論市場意識、管理模式和工作效率、協調能力均有大幅度提升,加上成功的「一國兩制」和正在全球推進的「一帶一路」,可觀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都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關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他親赴廣東調研,會見港澳各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高度肯定粵港澳大灣區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意義,明確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願景是:一個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一個高質量發展的典範!筆者詩云--

彈指一揮四十年,

鄧公巨臂指江山。

特區赫赫奇跡在,

今日萬眾看大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