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的紀念日,今年7月1日也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任兩周年的日子。林鄭月娥在七一慶回歸酒會上致辭,表示會汲取修例事件的教訓,確保政府日後的工作更貼近民心、民情、民意,更積極地回應大眾的所思、所想、所求,政府的施政風格要改得更開放和更包容,聽取民意的工作要革新,「我和特區政府會加倍努力,讓大家重拾信心,讓香港重新出發。」林鄭月娥的講辭內容貼地,顯示了最大誠意,市民相信她能帶領香港向前看,重新出發。
過去兩年,林鄭月娥領導的特區政府堅持「一國」之本,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態度絕不含糊,對觸碰國家底線的行為絕不容忍,正確處理中央與特區的關係,加強各界對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的認識;同時善用「兩制」之利,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勵精圖治獲廣泛認可
過去兩年,林鄭月娥勵精圖治,全力破解土地房屋供應難題,加大扶貧力度,下決心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大幅增加教育投入,優化長者生活津貼制度。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惠及廣大市民,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在香港首要的深層次問題土地房屋問題方面,林鄭月娥提出成立專責小組,檢視土地供應事宜,包括提出「明日大嶼願景」、新界棕地、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開發土地,同時重建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市民提供置業機會。林鄭為鼓勵青年參政議政,她將要求各政策局委任更多來自不同界別的青年成為法定組織及委員會委員,共商政事,並在適當時候規定各委員會須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委員,以及會在中央政策組招聘20至30名有志於政策及項目研究、來自不同專業的青年人,以非公務員合約形式加入政府工作,一方面讓青年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早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加入考慮之列,另一方面亦讓青年人對公共政策的制定有更深刻的了解。
林鄭月娥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充分發揮香港的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推出一系列政策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林鄭月娥亦透過頻密的外訪活動,加強特區的對外事務,加強特區與內地的交流合作。林鄭月娥先後數十次外訪,包括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印尼、英國、法國、比利時、瑞士和沙特阿拉伯,以及涵蓋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長沙、成都、博鰲和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廣州、惠州、深圳、中山、珠海和澳門的訪問。
林鄭月娥就任香港特首兩年來,在多個場合提及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林鄭月娥對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機遇,發揮香港所長,滿足國家所需,推出多項政策和措施。
支持政府聚焦發展經濟民生
去年年底,林鄭月娥赴京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充分肯定林鄭月娥「勇於擔當、積極作為,堅定維護『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認真謀劃香港長遠發展,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共建『一帶一路』,着力破解事關廣大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努力為青年人成長和發展創造條件,體現了『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取得了良好成績」。
林鄭月娥兩年施政的成果,並不能因為修例工作的不足和缺失而被抹殺。市民都不希望林鄭月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工作被修例風波打斷,再使香港陷入嚴重內耗。
在目前環球政經局勢複雜多變的情況下,香港各界更應同舟共濟,共同維護本港社會和諧穩定,避免沉湎於政治爭拗,支持林鄭月娥領導的特區政府聚焦經濟民生,這是市民的根本福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