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藝粹 > 正文

迎國慶賀回歸 唐卡來港展技藝傳承

2019-07-02
■慶委會唐卡展覽入場照片■慶委會唐卡展覽入場照片

為慶祝國慶70周年暨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特別組辦「唐卡」系列藝術活動,呈獻本港市民。該系列最為可觀者,是西藏唐卡大師與唐卡經典大作的赴港亮相,「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今、明兩天於中央圖書館1-5號展廳舉辦,共計80件的青海唐卡現身展覽,在精湛的創作中,為本港市民解讀唐卡藝術的高超水準和唐卡技藝傳承的生命力。

唐卡,來源於藏語的譯音,意為卷軸畫。其繪製工藝複雜,用料極為考究,多以藏傳佛教、神話故事、史詩等為創作題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瑰寶。而青海唐卡藝術的發展歷史,最早可以溯源到西元10至11世紀,距今1,000多年,主要有勉唐和噶瑪嘎孜畫派。勉唐派造像法度精嚴,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富,覆蓋青海絕大部分地區;噶瑪嘎孜派則是在繼承勉唐派基礎上,吸收、融合了中原漢地傳統工筆重彩畫和內地相對寫實性山水、花鳥畫技法,個性隨意、誇張,主要集中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等地區。2006年,「藏族唐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文化部批准設立熱貢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2009年,「熱貢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0年,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唐卡藝術之鄉」榮譽稱號。唐卡的發展歷史,承載着高原的社會史、文化史、宗教史、藝術史、生活史,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

目前,青海唐卡繪畫藝術方面,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7人、省民間工藝師62人,成為引領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發展的中堅力量。本次展覽重點展示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的熱貢唐卡,囊括老、中、青三代大師的精品手繪唐卡,主要類別有彩繪唐卡、紅唐卡、黑唐卡、金唐卡等多個種類,內容上既有反映藏傳佛教歷史和各種神靈的宗教唐卡的傳統題材,又有與現代藝術融合的創新內容,充分展示了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的高超水準和傳承生命力。

本次展覽所呈現的唐卡作品包括,彩繪唐卡、刺繡唐卡、堆繡唐卡以及掐絲唐卡,參展的80件作品中亦不乏大尺幅的唐卡鉅作。此外,展覽亦透過文字和圖像展示唐卡製作工藝流程及20種唐卡繪畫顏料原材料。為了讓香港觀眾一睹唐卡製作技藝的繁複與精到之處,主辦方亦安排了現場製作技藝展示環節,由4位唐卡製作師即場展示唐卡製作、藏繡製作、銀銅器製作、藏族黑陶製作的過程。

同場展出的亦有「山宗.水源.路之沖-一帶一路中的青海」數位文物展與藏族特色文化產品,主要包括傳統民族服裝,銀銅器、藏族黑陶、藏紙、藏飾工藝品等。 ■文:張夢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