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的首屆「新時代新風韻」優秀美術作品展--民族新風光主題展日前在滬開幕,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90餘幅。著名書畫家蕭暉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這次畫展讓更多人了解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我相信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據悉,此次展覽匯聚了來自中國美協、中國美術學院等40多位藝術家,他們先後前往江南、西南、西北,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圍繞着「民族新風光」的主題,采風、寫生和創作。湧現的作品達300餘幅,集中反映了中國各民族的民風、民俗。藝術家們用獨特的視角和筆墨展現祖國秀美的山水風光和濃濃的風土人情,以及新時代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巨大變化。
其中,蕭暉榮根據寫生創作的《苟壩晨曦圖》,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構造似乎像是燎原之火般燃起希望與鬥志。「這幅畫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中間那面黨旗,它雖然『隱藏』在山中,卻依舊鮮紅充滿着熱血,也讓人的目光一下就被吸引。」 蕭暉榮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這幅場景作畫,是因為希望更多人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國崛起背後的故事。苟壩會議是遵義會議的繼續和完善,三人軍事小組的成立,鞏固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核心地位,也標誌着毛澤東正確主張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今年是建國70周年,我希望通過畫作傳達我的感情和思想,有了共產黨才有我們如今的生活,我希望用藝術的手法表現出這個革命聖地,也寄託了我的家國情懷。」不僅如此,侯德昌的《松泉圖》,金鴻鈞的《凌霄長壽圖》,潘公凱的《碩果》等10幅中央文史研究館館藏作品亦展出。活動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她說:「隨着中國文化向全球舞台的持續邁進,文化自信的價值也愈益彰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尤為重要」。■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夢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