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桂輝
泱泱中華,地大物博。單是五老峰,就有好幾座。其中,知名度較高的有:江西廬山五老峰、山西永濟五老峰、福建廈門五老峰、湖南靖州五老峰,以及黃山五老峰等。李白登過哪些五老峰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對廬山五老峰,情結深深、情愫綿綿。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五歲,發蒙讀書。《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李白喜遠遊。他曾經自白:「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開元十二年(724年),二十四歲的李白離開故鄉踏上遠遊的征途。次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沿長江而下,第一次登上廬山。
據廬山博物館資料顯示,李白從二十四歲開始到五十七歲,一生中先後五次登臨廬山,寫了《望廬山瀑布》等多首廬山詩。他的五老峰情愫,在《登廬山五老峰》中,充分表達,流露無遺。坐落在廬山東南的五老峰,因山頂被埡口所斷,分成並列的、連體的五個山峰,遠遠看去,極像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因此而得名。五老峰陡峭挺拔,雲遮霧繞,峰接霄漢,巒奇景秀。其西北坡山勢較緩,遊人可循小道爬坡登山;而東南面絕壁千仞,陡不可攀;前方,是一望無際、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因而,成為廬山的代名詞。
八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從牯嶺乘坐旅遊觀光車,經過「香山路口」、「廬山會址」、「吼虎嶺」、「博物館」、「含鄱口」、「植物園」等11個站,抵達「五老峰站」。當我馬不停蹄來到巍然傲立的「五老峰」山門前時,一副對聯助燃我攀登的急切心情:「山從天外立,人向畫中行」。穿過方石柱支撐、琉璃瓦遮蓋的山門,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條頗為陡峭、望不到頭的石級步道。登山期間,少數年輕遊客,不知是為了尋求刺激,或者是為了保存體力,拄茧n山杖從身邊超越而上。六十有六、體重超標的我,暗中鼓勵自己:坡陡正好驗腳功,揮汗攀登樂融融。
五老峰,海拔1,436米。論高度,略低於大漢陽峰;論雄奇,有過之而無不及。登臨山頂,頓生一種雲遮霧繞、日近天低,茫茫一片、天地一體的感覺。五座山峰,各有特色:第一峰下,有座由怪石堆砌而成的「仙人橋」,若遇雲霧迷漫,尤為引人入勝;第二峰上,有一供遊人避雨,等待天晴再去遊覽的「待晴亭」;第三峰,最險峻,在深不見底的懸崖絕壁上,有棵櫛風沐雨、傲霜鬥雪的「廬山松」,雖不及黃山「迎客松」高大,但它那彎曲的樹根,如同人的手指,緊緊抓住凹凸不平的石面,深深扎入周邊的薄土,傲然立身在岩石之上,令人心靈受到震撼;第四峰,「個頭」最高,「氣質」最佳,峰頂雲松彎曲如虯,下有獅子峰、金印峰、石艦峰、凌雲峰和旗竿峰等五小峰。在四峰峰頂,遠眺鄱陽湖,點點白帆、粼粼波光,盡收眼底。什麼叫湖光山色,什麼叫心曠神怡,在這裡得到最好的詮釋。第五峰,很開闊,且離「三疊泉」不遠,很多遊客飽覽五老峰風光後,便從第五峰下行,前去欣賞有「廬山第一奇觀」的景色。
《登廬山五老峰》一詩,作於何年,不得而知。有人根據詩的內容推斷,認為當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李白和其妻宗氏一起來廬山遊覽,隱居五老峰下時的作品。我國著名的唐詩研究和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專家詹瑛,在其《李白詩文系年》一書中,把這首詩列在詩人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遊襄陽、上廬山時所作;也有人認為這首詩作於開元十三年(725)。在我看來,此詩作於何年,問題並不重要;出自李白之手,這才最為重要。那天,在攀登遊覽過程中,我一邊賞景,一邊觀察,發現迄今為止,五老峰上,沒有一戶人家。在四峰,有一小店,店內掛茪@塊牌子:「廬山五老峰雲霧茶場 四峰直銷點」。年近五十、身材瘦小的店主,正在專心搓揉茶葉,以便現做現賣現賺錢。看他一副忙碌模樣,我特意上前問道:「你們在這裡做買賣,生活用水從哪裡來?」對方抬起頭,指了指一側靠在牆上的扁擔說:「我白天上山,傍晚回家。用水不多,都是從山下挑上來的。」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存之要。可是,五老峰上,除了天水--下雨--沒有其他任何水源。真要在這裡「巢雲松」--常住下來,頭等困難,無疑是水。「一個和尚挑水吃」。一介書生的李白,手能不能提,肩能不能挑,暫且不論,獨自住在五老峰上,沒有菜餚,沒有酒水,缺吃少喝,忍飢挨餓,哪有足夠的氣力和精神,每天到山下去挑水。況且,是在一千多年前,方圓幾十里,人跡罕至,杳無人煙,山高林深,虎豹出沒。1895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以極低的價格,「租得」廬山東谷約4,500畝土地,用來開發「房地產」。後來,他在《牯嶺開闢記》中寫道:「山巔原為一片荒郊,豺狼野豕所出沒的地方。間有一二燒野山者,寄居其間。」一百多年前,廬山尚且有豺狼野豕出沒,一千多年前的廬山,虎豹豺狼等,更是可想而知了。換了我,即便是在白天遊客接踵而至,夜間可以看到遠處燈火的今天,讓我孤家寡人在五老峰上過夜,實在也沒有那個勇氣與膽量。而李白,卻希望在這裡「巢雲松」,對五老峰的綿綿情愫,由此可見一斑。
遙想當年,才華橫溢、血氣方剛的李白,登上五老峰後,用寫實與誇張兼而有之的藝術手法,不單描寫了廬山五老峰的峭拔秀麗,而且全詩富有藝術想像力--把五老峰比作「青天削出」的「金芙蓉」,既形象生動,又意味深長。芙蓉花,花大色麗。古往今來,被許多詩人寫進詩裡。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南怨未開。」「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何況還是「金芙蓉」呢。這首詩既充分反映了李白對五老峰的熱愛,又折射出李白志存高遠的出世思想。
那天,我在五老峰之上,遇見一位帶茖潃茷臚l的女遊客,女孩席地而坐、男孩跪荍j虒珀玥楚A一旁的媽媽悠然自得、喜上眉梢,引起我的興趣和關注。幾句簡短交流,得知她來自素有「火爐」之稱的山城重慶,獨自帶孩子來廬山旅遊,五老峰是他們的最後一站。我有點好奇,也有點費解:「五老峰是廬山最遠、最高、最難登的景點,你帶茖潃茷臚l,怎麼也想到登五老峰?」她微微一笑:「我們是衝荍鶗旍滬滿m登廬山五老峰》而來的。」李白此詩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是呀,山因文而揚名天下,文因山而與世長存。李白這首詩既淋漓盡致讚美了廬山五老峰,又含蓄表達了內心的特殊情愫。不愧是千古留名的「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