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對症下藥 決心解決深層次問題

2019-09-06

馬介欽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

日前特首公佈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並會就社會深層次問題進行檢討,找出根源,防止事件再次發生。由於年輕人是今次風波的主角,大家的關注點自然落在他們身上,希望找出是什麼令香港的新一代變得如此偏激、暴力,甚至做出種種不顧後果的行為。

相信大多數人也認同,事件發展至今,已不再單純是市民對《逃犯條例》的不滿,背後更涉及一直未能解決的深層次矛盾,而政府亦已意識到急需解決。事實上,社會資源分配不均困擾港人多年,去年香港的堅尼系數創45年新高,已到達「極端貧富懸殊」的臨界點,反映不少市民根本未能享受香港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好處,更令他們對政府的不滿日益增加,任何激發情緒的外在因素,都能輕易把這長久凝聚的社會怨氣引爆出來,這場亂局便是最佳例證。

樓價高企及公營房屋短缺所引致的住屋問題是貧富懸殊的核心,也是令社會矛盾加劇的關鍵,試問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不能滿足,年輕人又豈能對政府及自己的未來人生有希望呢?

上屆政府已開始正視住屋問題並推出多項辣招,但樓價依然屢創新高,今屆政府轉而從源頭的土地供應茪漶A更提出「明日大嶼」願景,雖然填海造地、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等方案無疑最有效,也是長遠能獲得大片土地的較徹底方法,但所需時間實在太長,港人未必有耐性等,加上現時的政治氛圍下阻力會更大,所以建議政府應盡快從較容易的途徑入手,先解決燃眉之急。發展棕地、改變土地用途、提高地積比以興建更多公屋單位等是當中較快可以實行的措施,也獲大多數人支持,另一更快及同樣善用現有資源的方法就是把現時社區內一些被閒置的停車場、工廈甚至舊公屋、舊校舍等,改裝成過渡性房屋,租給那些正等候上樓的基層人士,我知有民間團體已行前一步找到不少這類土地及大廈,但他們的力量始終有限,如果有關當局能大力支持,甚至積極參與及推動,定能更快見效。

彌補「國民教育」不足

今次反修例風波,除了響起了解決深層次問題不能再拖的警號外,亦某程度上反映本港教育出現了問題。年輕人對內地存有很大的偏見,以至嚴重不信任,這源於他們對國家的觀念薄弱,更遑論有愛國意識。過往有不少聲音對「國民教育」抗拒,但香港已回歸祖國22年,實在不應一直迴避這個議題,否則只會惡性循環,更阻礙香港參與國家的發展;事實上,要下一代了解我們的國家是理所當然的事,問題只是如何辦好及推行。我相信如果在課程內容及設計方面能盡量客觀持平和全面,再配合有序的宣傳,讓大眾明白國教的意義及其必要性,定能釋除社會上不少疑慮。政府應在風波過後,尋找合適時機再次引導公眾重新思考及討論這議題,共同制定一套適合香港,並獲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同的課程。

除了國民教育,德育也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年輕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及語言暴露了香港教育在這方面的不足之處。剛巧早前亦有團體公佈一項名為「香港學童禮貌表現」的調查結果,發現近五成家長表示他們的子女「很少」甚至「從不」主動說「謝謝」。這某程度上反映新一代大都自我中心,亦不懂得尊重他人。現今家長及學校只花心思在子女成績上,卻忽視品行培育,我認為家長及學校方面應要緊密溝通,加強青年人的品德教育,同時社會各階層人士,亦應深刻反思,在培養孩子正面思想及正確的價值觀上要加倍重視,多下工夫。

港府現正面臨極大的管治危機,相信今後可能每行一步也會更加步步為營,但解決深層次矛盾刻不容緩,教育政策亦應及早改善,政府實在須要以更大的決心和智慧去施政,否則就算暴亂暫時平息,民心依然無法安定,類似事件最終必會捲土重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