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特朗普揚言對伊朗開戰只是做做樣子

2019-09-21

宋忠平 鳳凰衛視評論員

特朗普早就說要軍事打擊伊朗了,一是海灣不少國家的油輪被攻擊、被劫持,特朗普揚言要報復;二是美軍「全球鷹」無人機被擊落,特朗普揚言要報復;三是沙特重要煉油廠被攻擊,特朗普說「槍已經上膛」。

但很快,特朗普就把美軍槍中的子彈又退出了槍膛。特朗普的理由很簡單,一是如果對伊朗開戰,要求沙特全額買單,美國不會為此買單,需要和沙特談判;二是美國不再依賴中東石油,言外之意就是盟國的利益不等於美國的利益;三是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目前並不準備對伊朗開戰。

襲擊旨在動搖沙特經濟命脈

特朗普不愧是個商人總統,「美國優先」時刻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算賬也都算到了極致。

這次「不明國家」或武裝組織襲擊了沙特最大煉油廠。襲擊者究竟是用無人機集群攻擊,還是用巡航導彈飽和精確攻擊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被打擊的目標是沙特的重要經濟目標,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之前,胡塞武裝打擊沙特的民用目標本已是常態,甚至沙特的民用機場就曾被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因此,如今把襲擊目標改為經濟目標也很正常。

「不明攻擊者」主動襲擊煉油廠等重要的經濟目標旨在動搖沙特的經濟命脈。畢竟沙特的經濟來源90%依賴石油,一旦油田被襲減產,勢必會讓沙特的經濟受到影響,以此逼迫沙特不要再武力支持也門政府軍。由於沙特是第一產油國,必然也會對國際原油市場的油價帶來重創。襲擊者此舉是一石多鳥,一是警告並打擊敵人沙特,動搖其經濟命脈;二是警告美國等域外國家不要繼續插手海灣事務,否則將會對世界經濟帶來巨大影響,特朗普決定動用石油戰略儲備就說明這次襲擊對世界原油市場帶來的衝擊不小;三是用於回敬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協議》以及歐盟等國家不能很好地履行協議內容,而反擊美國制裁伊朗,除了恢復核活動外,對堅持制裁伊朗的沙特實施報復行為也比較符合伊朗的利益。

這次襲擊的「不明國家」或武裝組織究竟是誰也不重要,襲擊者無論是來自伊拉克、也門,還是伊朗本土,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畢竟伊拉克什葉派武裝和也門胡塞武裝的背後老大都是伊朗,也都得到了伊朗的全力支持。因此,無論最終查明是誰襲擊沙特,伊朗都必須要來背這口「黑鍋」。

為選戰特朗普此時不想打仗

但借助胡塞武裝這個合理的代理人來對抗沙特還是比較符合伊朗的實際利益。胡塞武裝屬於什葉派,背後就是伊朗,是伊朗扶持起來的反政府武裝,沙特與胡塞武裝作戰就是與伊朗在也門境內爆發軍事衝突。交戰雙方在為期四年的軍事衝突中,不僅把戰場放在也門境內,胡塞武裝在伊朗提供的遠程武器的支援下,早就把戰場轉移到了沙特國內,不斷對沙特的軍用和民用目標實施報復性打擊,而這次襲擊經濟目標就是一系列報復行動中的典型代表。

對此,特朗普心知肚明,當然要針對的終極目標就是伊朗,但特朗普此時並不想打仗,美國大選還剩一年時間,特朗普要的是政績而不是敗績,要的是選票而不是丟失選民。但伊朗不是伊拉克,也不是利比亞,美軍在海灣地區的軍事部署尚未準備到位。一旦與伊朗開戰,特朗普無法確保軍事衝突規模會被自己定義為「有限軍事衝突」,如同打擊敘利亞政府軍一樣,打了就跑,不擔心被報復。伊朗很有可能會無限升級衝突規模,不僅會與美軍交戰,也會把沙特、阿聯酋和以色列等敵人都拉入到軍事衝突中,幾家一起打。一旦出現了特朗普不希望看到的大規模軍事衝突,甚至戰爭的出現,必然會造成美軍的重大人員傷亡,這必然會讓特朗普在國內無法交代,這本身也不符合特朗普的選戰利益。特朗普不知道究竟為誰而戰,如果說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是為石油和所謂「正義」而戰,那如今則是為沙特和以色列而戰。特朗普眼裡,這絕對不是美國利益,也不是「美國優先」,反倒是「盟國優先」,這對於精明的特朗普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從另一層含義來講,沙特油田被襲對美國或許是好事,畢竟超越沙特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輸出國對美國絕對是最佳的選擇,一旦牢牢掌控全球的石油定價權對美國維護霸權有百利而無一害。

特朗普就算要教訓伊朗的所謂地區霸權,也會等到明年連任之後才最有可能,那時的特朗普可以輕裝上陣,沒有選戰的包袱。如今的海灣還不需要戰火,但保持適度緊張態勢則更加符合特朗普的選戰需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