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炳濤 光大新鴻基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實施落地,催生出的區域發展機遇和增長動能為資本市場提供了跨越式發展契機,兩地投資渠道的暢通將給跨境業務等帶來發展機遇。筆者認為,試點跨境財富管理的新格局在於高需求、強競爭、產品深化。
高需求──據Talking Data和德勤研究的數據顯示,2018年大灣區GDP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以不足全國5%的人口,創造了13%的經濟總量,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結構升級,以香港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勢必成為全球高端產業和富有人群的聚居地,爆發大量資產管理和投資需求,有望成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
強競爭──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具體推進過程中,整個金融體系承擔着重要的歷史使命,也迎來了自身發展的絕佳契機。證券行業方面,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內地131家券商中,有28家券商的註冊地都在大灣區。政策疊加利好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機構進駐,不同類型、背景的金融機構將在長期競爭與合作並存的關係找到自身位置。
金融產品須多樣化
產品深化是核心競爭力──在高需求、強競爭的新格局下,唯有結合市場特徵、對產品品類深挖細分,審時度勢、對戰略及政策充分解讀並符合當地法律法規的多樣化金融產品能夠突出重圍,成為跨境財富管理的領頭羊。
試點跨境財富管理的經營過程中,有三點關鍵要素:一,合格的投資者。具有合格資歷、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及法律法規意識的投資者,是成功開展試點跨境財富管理業務的首要條件。目前在港的中資金融機構憑借在豐富的境外業務經驗、較為深入的全球化視角及發達的境內客戶網絡及財富資源,將在跨境經營中扮演好合格的投資者角色。
二,適當的產品。跨境財富管理業務發展要搭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順風車,關鍵是要充分把握大灣區的特色及戰略方向、積極創新產品和技術。產品方面,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除股票、債券等傳統融資工具,私募股權、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等另類投資也潛力巨大,其他的融資需求如綠色金融等,也會持續增加。技術方面,先進的金融科技能夠有效提升效率、增強針對性,滿足下一代客戶的需要。
拓展離岸賬戶功能
三,靈活的監管政策。根據《規劃綱要》精神,鼓勵在粵港澳地區進行金融開放創新,拓展離岸賬戶(OSA)功能,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賬戶體系(FTA),積極探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效等一系列措施,為跨境財富管理的發展和業務拓展奠定了政策基礎和發展前提。
試點跨境財富管理的開展,是發展大灣區建設、實現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突破口,是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合作服務試驗田的落腳點。通過各地方政府積極的溝通合作,伴隨着金融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基礎建設和產業升級的逐漸深化,世界級灣區可期。■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