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
近月不少本地食肆宣佈光榮結業,例如「鼎爺」主理、開業一年的中環「鼎.會館」、已開業23載的銅鑼灣上海綠楊h及以「品蠔勝地」見稱、開業17年並位於北角的Oyster C蠔詩。這些食肆不是集團式經營,反而是一班創業家及冒險家,以優質服務、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聚集大批忠誠顧客。所謂「顧」者,「回頭」也,他們內含港人引以自豪的創業家專業、敬業精神,值得借鏡學習。
以「鼎爺」李家鼎為例,已經年過70,龍虎武師及硬漢子的形象深入民心,憑藉電視台高層慧眼,邀請他拍攝《阿爺廚房》,成為城中熱話,成就事業第二春。鼎爺「煮」而優則「寫」,出書編寫食譜;繼而「寫」而優則「商」,開設私房菜、獲得外來注資以其名字作高級粵菜及聯營品牌食店,開業創業。
菜式多元化證包容文化
上海綠楊h以上海菜見稱,多年來積累不少長期主顧,除了佳餚美食外,能說上海話的服務員熱情款待,也是賣點之一,為來自上海的食客,增添一份鄉情。事實上,中國各省市的名菜皆可在香港品嚐,正好引證香港的包容文化。今次因老闆決定退休,食肆亦告光榮結業,令不少人惋惜不已。
北角Oyster C蠔詩多年來深受名人愛戴,客人曾需要多月前預約方可惠顧。蠔詩老闆早年於跑馬地一所極細小地庫與太太共同創業,經營哲學是做好生意基本,便不愁沒有客人,例如必須確保提供最優質食材、創新的餐單、盡力滿足顧客特別要求,兼顧客人感受。
上述提及的食肆充分反映香港企業家堅毅創新、以客為本的精神。香港熟悉的食館味道隨時空、社會環境變遷而消逝,固然可惜,但更重要是精神不變。現今社會充斥即食文化,急功近利,只茞殘祐祪而非腳踏實地做實業,並非成功之道。時下香港年輕人抱怨誰搬走我的乳酪,情何以堪?長此下去,未來幾代人的出路如何?
常言道,機會只留給有充足準備者。香港傳統企業家的精神必須承傳下去,香港人必須深切反思及鞏固我們賴以成功因素,懂得包容不同文化及意念,互相欣賞,香港社會才能進步,共勉之。■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