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論壇 > 正文

共享經濟的未來發展

2019-12-13

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第一副會長

數年前,有賴Uber、Airbnb等獨角獸的「成功」故事,「共享經濟」成為互聯網初創企業的魔法咒語,只要初創公司在商業模式解說中貼上「共享經濟」的標籤,便能令受眾印象深刻,盲目地給予高度評價,為初創公司創始人和投資者帶來無限美好憧憬。當時甚至有意見領袖說,「共享經濟」是未來主流經濟模式,將顛覆許多行業。

然而,現在回看,Uber雖然已經成為跨國企業,但公司成立以來並未真正獲得盈利,即使2019年5月幸運地在美國成功上市,股價卻一直令投資者失望。Airbnb亦正預備於2020年進行新股集資,但投資市場仍對其盈利能力欠缺信心,最終能否順利上市成疑。

企業盈利能力仍存疑

此外,另一間成立於2010年的知名共享公司WeWork,專門為初創及大企業提供共享辦公室服務,近期亦負面新聞頻生。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至今卻仍未有盈利,本希望能在美國上市集資,最後失敗告終,其後更陷入財務危機及首席執行官被勸退的困境,而現時公司主要投資者軟銀已介入處理,並進行公司重組,希望盡快恢復收支平衡。

在內地及香港,有關「共享經濟」的故事不計其數,但又似乎泡沫居多,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共享經濟」是一種基於點對點(Peer-to-Peer, P2P)的經濟模型,連繫閒置資源擁有者與其需求者,透過位處同一社區或利用在線平台促成配對。當中最關鍵的成功要素就是「閒置資源」和「點對點」(去中心化)。例如Uber和AirBnB開展業務時,便利用互聯網將閒置資源擁有者與需求者作出有效及準確配對,從而釋放閒置資源的潛在價值,造就多贏局面。然而,有不少行業模式假借「共享經濟」之名,而繞過既有法律監管。例如共享辦公室本來並不是閒置的資源,只是投資者用大量資金收購或租賃物業,再分租予初創公司及大企業而已。

新科技助力落實概念

「共享經濟」本是一個好主意,既能釋放閒置資源的價值,又能以最有效途徑滿足需求。現時整個概念仍在不斷發展,宣佈「共享經濟」已落幕或言之尚早。事實上,新技術的出現,似乎更能落實「共享經濟」的概念:例如透過收集參與者先前的行為及習慣,大數據分析和AI可以作出更準確、更高效的配對工作,而引入區塊鏈技術,則可確保去中介化後的交易安全。

在社會層面,「共享經濟」啟發了監管者重新審視傳統規則,以迎合這革新概念,掃除其發展障礙。當中,放寬對發電站和配電網絡的管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讓個別家庭能夠利用天台閒置空間作太陽能發電,回售電能予他人。未來,新科技確能為「共享經濟」的發展創造更利好的條件,而不是利用作資本壟斷的幌子。■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